汽车零部件巨头大裁员:电动化转型下打响生存之战,谁能成功逆袭?

2024年伊始,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裁员计划引发业界广泛关注。pconline太平洋电脑网自助装机极品名字和平精英ID

据了解,博世计划削减1200个软件岗位,其中950个在德国;ZF可能会在未来六年内裁员12000人;法雷奥将在全球裁员1150人,其中法国裁员235人,欧洲裁员735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经济疲软、通胀持续高企,以及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激增等多重因素,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裁员“大刀”挥向自动驾驶S900处理器

1月19日,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将在2026年裁员1200人,其中在德国裁员950人。博世表示,裁员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而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率迫使企业开源节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速电气化转型的过程中,博世此次裁员并未挥向传统内燃机业务,而是聚焦于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业务单元,该业务单元主要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三大方向。

“在当前形势下,博世及其智能驾驶和控制系统事业部(XC)面临着比预期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XC和其他公司一样,必须在投资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艰难的平衡。因此,XC将与员工代表讨论如何通过调整成本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具体来说,这涉及XC在德国的R&D、销售和管理职位。”博世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图片来源:国家商报资料图

从经营状况来看,博世拥有汽车与智能交通、工业、消费品、能源和建筑四大业务板块。其中,汽车和智能交通是最大的收入支柱,占集团2022年收入的60%,但在利润率方面垫底。2020年至2022年,该部门的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3%、0.7%和3.4%。在这种情况下,博世面临着巨大的降本压力。

博世中国表示,此次裁员主要针对德国地区,对在华业务没有影响。不过,博世在中国市场向智能化转型的压力并不小。

原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曾坦言:“在中国市场,博世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面临至少200家竞争对手。智能驾驶和控制系统部门既是最有前景的部门,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部门。”

事实上,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转型,实现降本增效,除了软件部门的裁员外,不久前,2023年12月底,博世还宣布将在德国两家生产汽车变速器的工厂裁员至少1500人,以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新玩家的利润是传统供应商的2~4倍。

不可否认的是,在汽车行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传统业务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电气化转型”几乎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整车企业宣布裁员的主要原因之一。

1月17日,ZF工会总代表阿希姆·迪特里希透露,公司管理层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在德国裁员12000人,相当于德国所有员工的四分之一。此外,包括盖尔森基兴和埃托夫在内的两家工厂也计划在几年内关闭。

对此,ZF集团发言人表示,他不会对工会提到的相关数字发表评论。这些数字只是假设,不是具体计划。“受影响的人员这次只在德国,主要是因为集团正在进行电气化转型。”ZF相关负责人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图片来源:每经特约记者梁摄(资料图)

同样在1月18日,另一家汽车供应商巨头法雷奥也确认将在全球裁员1150人,其中法国裁员235人,欧洲裁员735人。

“此次裁员对中国影响不大。实际上是集团层面对电气化领域人员结构的优化。现阶段,通过将汽车热管理板块合并到动力总成板块,法雷奥为加快汽车电气化进程做好了准备,这导致工作岗位减少。(裁员)主要涉及欧洲业务,主要是因为欧洲的热管理发展没有那么快,因为欧洲的电动汽车发展没有中国快。目前来看,(裁员)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这两个业务板块在中国的表现还可以。”法雷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着原有商业模式受到冲击的巨大挑战。一方面,电气化转型需要大量的前期R&D投资,但电动汽车目前的盈利能力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甚至面临严重亏损;另一方面,智能化变革下,众多新兴玩家的进入加剧了行业竞争,抢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科技公司在软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迅速成为车企竞相合作的“香饽饽”。比如地平线、黑芝麻(000716)、华为等。,夺走了许多原本属于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份额。

罗兰·贝格的一项调查发现,电池供应商的平均利润率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的两倍,而汽车领域以外的半导体和软件供应商的利润率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的四倍以上,也明显高于原始设备制造商。

新兴领域将成为增长支点。

尽管上述汽车零部件巨头的裁员计划尚未影响中国市场,但在国内汽车市场严重“内卷化”、利润受到挤压的背景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感受到了“寒意”空。

“由于业绩不如以前,公司裁员约10%,几乎每个部门都将涉及到这一问题。没有被裁员的员工的工资目前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也受到了惊吓。”一家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员工告诉记者。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汽车出口量逼近5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尽管汽车产销的全面复苏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增长动力,但国内零部件企业仍面临着与全球供应商类似的挑战。

罗兰·贝格表示,整个行业仍然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盈利困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频繁的价格战使主机厂面临巨大的利润压力。这种压力也不可避免地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他们在努力争取市场复苏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利润率下降的挑战。

图片来源:国家商报刘摄(资料图)

例如,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300014)去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53亿元,同比增长34.16%;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2.73亿元,同比下降2.53%,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罗兰·贝格认为,从现在到203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不同于过去的新兴领域。随着传统燃油动力技术的不断衰落和机械零部件的进一步通用化,软件、电子和电池技术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制定明确的运营效率和业绩改善计划,以稳定利润率并确保公司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中的增长。所有业务关键活动都需要重新评估,尤其是产品组合和供应链战略。”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伟表示。

(责任编辑:刘畅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汽车零部件巨头大裁员:电动化转型下打响生存之战,谁能成功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