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将失去进步的动力基础,制造业将失去迭代发展的机遇。中国尤其如此,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制造业整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议题。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系统,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在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智能制造推广力度。建成“灯塔工厂”62家,占全球“灯塔工厂”总数的40%,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万多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应该看到,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我们还有一些短板有待补齐。
首先,标准制定应该走在前面,没有规则,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
17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国家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科学智能计算等。
在智能制造方面,要规范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围绕智慧工厂、智慧供应链建设中的智能化技术要求,制定工业知识表达、工业知识图谱构建、工业场景大模型等标准。
有了“立法”,下一步就要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去年12月,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就《人工智能法》达成一致,该法案被认为是全球首个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案。第一招可以治人,第二招受制于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立法成为当务之急,制定规则、立法和发展产业同等重要。海外mcn映马
其次,要补齐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
虽然我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制约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因素。例如,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尽管中国不断增加对芯片R&D的投资,但国产芯片在R&D设计和工艺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青藏铁路英文
在国新办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组织* *企业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中央企业在R&D的投资连续两年超过一万亿元。下一步,要进一步鼓励* *企业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
三是要补齐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支持的短板。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是相关企业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活不活的问题,从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推动“高、精、尖”产业优化,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工业”新发展模式。
同时,要提供必要的要素支持政策,包括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资金作用等;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与高校、用户、科研院所组建联合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国际前沿大数据智能技术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与信息、知识的全面深度融合。
总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方向,刻不容缓。在这方面,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的优势,也要看到不足。要抓紧制定规则立法,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细化政策支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广东暴雨引发洪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一财社论: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需要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