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作为近年来最火热的赛道之一,造车赛道从来不缺乏进入者,但也上演了一轮又一轮魔幻与现实的较量。在2023年的汽车市场中,许多汽车公司已经淡出。
2024年,造车新势力高合汽车陷入停工传闻、威马汽车重整申请获法院受理等消息层出不穷。与已经离开的车企相比,它们仍在“牌桌”上,但手上的筹码并不多。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初期,行业内共有100多家新造车企业。从“PPT造车”到量产交付、大规模交付,如今仍活跃在造车舞台上的新造车企业越来越少,外界已经习惯了这种淘汰赛,因为新玩家会在老玩家离开的同时进入。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的风口行业,小米汽车、极悦汽车、极石汽车成为“追风者”。以小米汽车为例,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召开技术大会,系统展示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引起了汽车圈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
谈及新玩家的优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告诉记者,他们的优势在于不会踩先行者的坑,目标更明确。“很多造车企业背后都有资本的支持,研发所需的资金实力雄厚。2024年,行业竞争激烈,但都集中在电气化、智能车联网、大型压铸甚至飞行汽车,或空白,而这些都是新玩家切入赛道的入口。”
淘汰赛愈演愈烈,许多品牌黯然离场。华为d142020款评测
2024年,淘汰赛将进一步加剧,电气化淘汰内燃机是大势所趋,而跟不上电气化步伐的车企将退出市场被淘汰。
2023年的国内汽车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部分“老玩家”因各种原因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例如,2023年10月24日,三菱汽车宣布将终止三菱品牌汽车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
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宣布,以1元的对价收购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商事分别持有的广汽三菱30%和2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对于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三菱汽车表示,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剧烈的市场变化,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比预期更快。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12月投资新车以恢复销售,但该计划未能实现。自2023年3月起,该工厂停止运营,以调整库存。基于上述情况,三菱汽车宣布全面审查其中国市场战略,并终止在中国生产三菱品牌汽车。
除了上述退出中国市场的车企外,2023年陷入困境的造车企业还包括恒大、宝能、天际、威马、爱驰等,且大多处于退市边缘。
以威马汽车为例。2023年10月,威马汽车因预重整申请、创始人沈晖出走海外等各种消息多次成为讨论焦点。一些威马汽车的员工和车主也报告说,他们被欠了钱,在维修方面遇到了困难。
1月2日,威马汽车通过微博发布公告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汽车的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威马汽车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家意向投资方取得初步成效。有鉴于此,2023年12月13日,集团正式向上述法院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述法院裁定予以受理。
威马汽车的资产负债情况也一直受到外界关注。1月15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关于威马科技集团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显示,根据威马在重整前阶段的审计评估结果,合并报表下评估资产价值约96亿元,经审计负债约250亿元。威马及其关联企业不仅持有房屋土地等不动产、设备库存等动产,还拥有稀缺的整车生产资质和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9月11日晚间,辛凯汽车宣布已与威马汽车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M&A意向书,并计划发行一定数量的新股以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对于收购威马的进展,1月17日,幸福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双方仍在保持沟通,公司收购威马仍处于审计、法务调整、财务审计等细节工作的准备阶段。
潘鹤林告诉记者,大部分老玩家死于现金流不畅,少数死于自满和未能跟上科技步伐。“2024年,淘汰赛将进一步加剧。电气化淘汰内燃机是大势所趋,跟不上电气化步伐的车企将退出市场被淘汰。未来新玩家成功的关键在于智能车联网、大型压铸、电机、电池、电控技术等。只有拥有技术壁垒,才能在汽车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新玩家加速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在一些老玩家陷入困境的同时,新玩家也在加速进入造车赛道。典型代表有小米汽车、极悦汽车、极石汽车等。“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2021年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热情地说。雷柏科技股票股吧熊猫人dj
在雷军的亲自领导下,小米汽车自诞生以来就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关注。2023年12月28日,在官宣1003天后,小米汽车召开“技术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进展。
在上述发布会上,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电驱动、电池、大型压铸、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出发点是构建一个先进的“移动智能空房间”。“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团队下定决心投入十倍,从底层核心技术入手,认真做好汽车。我们的目标是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大汽车制造商。”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小米造车不是一日之功。在官宣造车之前,小米作为造车新进入者,前期已经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开始完成汽车相关技术,并主动布局智能驾驶等竞争焦点领域。
德邦证券认为,小米通过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小米私募股权基金布局汽车全产业链,覆盖车载芯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动力电池等核心智能汽车硬件领域。上述研究报告显示:“在强大的汽车投资生态系统的加持下,SU7上市的一切准备就绪,小米有望打造一棵小米汽车技术树,成长为智能汽车的又一条‘鲶鱼’。”
吉时汽车也是造车新玩家,在业内看来有点低调。据相关资料显示,极狮汽车隶属于上海罗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体智能”),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
记者了解到,极狮汽车由罗体智能和魏桥创业集团共同赋能的北京汽车工厂制造。2023年8月22日,极石汽车正式发布了中大型智能豪华SUV极石01。
随后在2023年11月25日,全国首批车主的交付工作全面启动。极石01的订单量和交货量是多少?1月16日,极石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极石汽车已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订单,也在持续加速产能爬坡,提升用户交付效率。“目前,极石汽车已在全国十几个主流城市开设了直营体验展厅、交付中心和服务中心,并在数十个城市开设了授权车身涂装中心。2024年,极石将继续扩大服务网络和用户群体的覆盖范围。”
记者注意到,2023年9月22日,魏桥创业集团向极石汽车的主体罗绮智能战略投资10亿美元。对于后续融资计划,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无消息可公布。
另一个代表选手是极悦汽车。2023年10月27日,极限悦01上市,共推出极限悦01Max和极限悦01MaxPerformance两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4.99万元至33.99万元。
对于这款车,和的首席执行官夏依平告诉记者:“当我们在2021年定义这款产品时,我们希望与特斯拉进行一场竞争。”不过2023年11月30日,极限悦01全系车型直降3万元,售价为21.99 ~ 30.99万元。对于已经提车的老用户,将根据车型价格给予差价3万元的现金补偿。
就2023年极悦01的订单量和交付量以及极悦汽车的融资情况,记者联系到极悦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不方便回答上述问题。
2024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仍将继续,这也意味着2024年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造车赛道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仍需要这些新玩家去探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昔日”明星”车企相继离场 互联网手机巨头加入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