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一位作者对于电车在于日本人眼中,属于泡沫产业,或者即将破灭?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个作者的观点,电车在日本人眼里属于泡沫行业,或者说即将破灭?

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灭?日本网民讨论中国电车的未来。

说到日系车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表现,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的印象,就是“落后”、“慢”、“快完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至少在舆论宣传上,曾经需要高价抢购的日系车品牌制造的纯电车,在产品、技术、思维上“落后”整整一代,甚至完全是两个物种。

我不禁好奇,日本媒体或者网友是怎么看待现在的电气化趋势的?毕竟在以往的印象中,日系车长期引领燃油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另外,日本人以“居安思危”著称,所以日系车企不太可能坐以待毙。

但是,一打开日本主流网站,笔者就被整个三观震惊了。的确,日本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坐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破产”。比如在日本雅虎上!,在12月4日的国际新闻热搜榜上,“车企连续破产,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灭”赫然在列,其热度排名第二,仅次于俄乌战争。

中国电动车集体破产?海信u9e电视优缺点

“中国想通过电动车起死回生,但只有比亚迪等少数车企是例外,中国车企集体破产。虽然广告很多,但实际上根本没人买电车,库存堆积如山。比亚迪也开始出口海外,但除了俄罗斯和非洲,根本卖不出去。”

如果这段话没有提到中国和比亚迪,作者一定以为是关于日系车企的现状。如果文章说的是真的,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离破产就不远了。惊讶之余,笔者赶紧查资料确认。就在同一天,该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了1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数据。11月,中国批发新能源汽车94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6%。今年1-11月,共批发汽车774万辆,同比增长35%。如果根本没人买电车,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再说比亚迪的出口,根据官方数据,仅11月份就达到了30629辆,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俄罗斯和非洲,元PLUS在泰国、新加坡、巴西等地也是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没见过哪里卖不出去的,作者也没举证。毛家第四代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中国车企的破产。然后,笔者惊讶地发现,除了当初的轰动,后面只列出了一些破产的车企,比如恒大、拜腾、爱知、雷丁、奇点、林赛等等。最后作者总结“比亚迪在日本也推出过,但至少我没在街上见过比亚迪的车”,暗示连比亚迪都做不到。

但是,很多日本网民会本能地认同文章。

一位网民附和说,中国的电动汽车“类似于过去的日本摩托车。巅峰时期的日本摩托车企业有200多家,存活下来的只有4家。当生产可以销售的时代过去了,就会进入残酷的生存和淘汰。”

中国也有淘汰电动车的共识。比如,美团创始人王兴预测,未来中国国内汽车格局可能是“3+3+3+3”,即“三家央企、三家国企、三家民企、三家新势力”的12家汽车企业,其他很多汽车企业将被淘汰。然而这只是汽车行业的头部效应。毕竟无论日韩还是欧美,最终主导整个市场的都是少数几个汽车巨头,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日本担心电动汽车什么?

看完文章,我才知道,现在的日本网络到处都是标题党,标题和开篇都是哗众取宠迎合读者,其实没有什么内容。不过这篇文章可能不值一提,但这样一篇文章却能在日本国际新闻热搜榜上排名靠前,讨论之多,热度之高,几乎堪比俄乌战争。

当然,除了那些高呼“不在中国”的情绪化留言,日本网民还是有很多理性讨论的。从这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整体对电动车的一个认知。

首先有一个计算油电使用成本的对比。

这位网友对比了“特斯拉和丰田普锐斯”,并计算了日本油罐车和有轨电车的用车成本。“如果把电费换算成汽油的价格,电动车相当于30km/L,和混动车的成本差不多。所以,一辆满电只能跑300 ~ 500 km的电车和一辆满油能跑1000km的运油车,你会选哪个?而且电车充电需要30分钟,更换电池需要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而混合动力车的修理费大约是电车的10%。现阶段我看不出有轨电车有什么优势。”

这个计算似乎是合理的。从国情来看,如果说日本电价高,混合动力车便宜,电车确实没有优势。而中国有轨电车的成本不到油车的四分之一,性价比更高。电池保养方面,现在主流电车公司都有至少八年的质保期,很多车企甚至提供终身三电质保。这个顾虑可以随着有轨电车行业的完善而解决。

其次,备受推崇的是从技术层面对电网压力的分析。

前电气工程师从技术上质疑电车的补给。在他看来,“无论电池有多薄,充电有多快,有些问题理论上是解决不了的。因为短期供电量太大,目前电网无能为力。比如100kw充电一个小时,需要150KVA的变压器容量,10分钟要充满手机,需要1000KVA的变压器容量,三四块电池同时充电,功率超过2000kw,需要66000伏的超高压,等等。

简单来说,电气工程师认为,理论上,如果短时间内所有人同时使用过充站,电网负荷会大到无法移动。的确,如果要发展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即使我们把它们放在中国,问题也是一样的。毕竟国内普通小区的变压器容量在150KVA到500KVA左右,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

当然也不是无解。一种方法是升级电网。例如,中国今年9月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投资2万亿人民币升级电网,欧盟最近也宣布将投资4.5万亿人民币升级电网。另一种方式是推广权力交换模式。电力交换模式可以起到蓄电池的作用,有助于电网“削峰填谷”,从而缓冲电网压力。比如最近长安、吉利等车企与蔚来汽车在换电领域的合作,可以说是在换电领域的布局。

再次,有网友认为中国的政策带来了电动车的增长。

比如这位网友说,中国有轨电车的普及主要是因为绿卡政策的效果。中国第一波快速增长得益于专车、出租车等需求。包括滴滴,以及富裕阶层的需求,这也导致了中国有轨电车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它是出租车使用的非常便宜的电车,另一方面,它是富裕阶层的豪华电车。无论哪种方式,都只会在大城市流行。随着电动车降价,剩余车辆只能出口。

不得不说,这个分析在几年前真的很切题。毕竟中国第一波有轨电车真的很有钱,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比较多。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初级阶段。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已经达到38%,10万元以下到30万元以上的纯电车正在井喷式发展。普通家庭换车会首先考虑新能源车。

当然,一些网民确实提出,中国的公众舆论很少提到安全问题。

对于这位网友来说,纯电车的SUV等车辆较重,轮胎与沥青的摩擦力会增大,大量的灰尘和垃圾会影响人的健康。如果我们不制造更健康的轮胎和更健康的沥青,我们就不能说有轨电车是环保的。

轮胎灰尘确实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久前,欧盟不仅对中国电动车进行了反补贴调查,还以电动车轮胎问题为例。在未来,这方面可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重要的不是瞄准,而是射击。

从网民整体舆情来看,点赞最多的一般集中在“有轨电车没有优势”、“日系混动车为王”、“中国电动车破产进入倒计时”等。可以说,日本网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感受与中国相差不大。当然,整体崩溃只存在于网民的舆论中,现实不会那么极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优势还是领先全球的,而日系车没那么容易失败。比如丰田在中国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还说在全球第三季度产生了历史最高的收入。

在电动汽车领域,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没有感受到更换电车的优势,导致电动汽车在日本普及缓慢”,还称“日本车企从未拿出有竞争力的电动产品,所以消费者感受不到优势”。

但在我看来,日系车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在中国电动车发展初期就存在了。日本电动车的真正问题是,日本一直在找电动车的毛病,而中国一直在想办法找。如果用射击训练来比喻,日系车企一直在“瞄,瞄,瞄……”,而中国车企则是“瞄准、射击、瞄准、射击……”。等到日系车企开拍的时候,已经远远落后了。

戴尔Alienware 17 R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一位作者对于电车在于日本人眼中,属于泡沫产业,或者即将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