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理的海边捡贝壳,2024顶科协奖得主内森斯为何反复强调这个词?

“顶科协奖奖金不菲,您打算怎么花?””捐掉。”

面对记者的提问,25日上午刚刚在沪获颁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席教授杰瑞米·内森斯,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如是说。

本质上讲,科技大奖的设立与颁发是回馈那些为世人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子的内森斯对于得奖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

对科学谦卑

10月21日起,2024顶科协奖两位得主参加了”WLA顶尖科学家校园行”活动,先后走进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学等多所沪上高校和中学。面对台下的学生,内森斯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谦卑。

当被问及为何多年来一直亲力亲为做实验时,内森斯表示,这是因为做实验好比拉小提琴,需要不断练习。如今,他可能不再像从前一样有许多时间去做实验,但他并未停止做实验,因为他认为这是保持对科学谦卑的一个好方法。

内森斯表示,大多数结果未知的科学实验,其实最终都不成功。教科书里的内容都是前人一个一个坑”踩”出来的,等到自己进实验室动手时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如预期。所以,这种震惊的体验能够让很多人明白,科研确实是不容易的,保持谦卑是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这种谦卑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学科发展的认知上。顶科协对内森斯的评语是:”他具备广泛的好奇心,在视觉科学领域博闻广识,对其历史了若指掌。”但在采访中,内森斯不止一次地提到,对于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我们仍有太多未解之谜。他表示,目前科学界对于视觉的理解相对深入,对重要细胞的运作机制比较熟悉,比如图片如何在视网膜上得到处理,并最终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但还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地方,比如直觉,以及对单一细胞的应答。

正因为学术上还有太多难题需要攻克,所以内森斯主张永远保持对科学的热情,而这就需要科学家永远像孩子一样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对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贴吧的名字怎么起名

他还引用牛顿晚年说过的一段话:”我不知道在世人眼中我会是什么样子,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似乎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比平常更光滑的鹅卵石或更漂亮的贝壳来取乐,而真理的海洋在我面前,我却全然不曾发现。”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对世界谦卑

“每一个积极的科学家其实都获得了公众的支持,所以我非常感激公众,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归功于此。”在内森斯看来,公众的支持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某种程度上说,公众是科研的投资者,正是他们对科学进展的信心、对科学家的信心,才使一切成为了可能。”

内森斯认为,相比科学家,公众才是需要得到回馈的人。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他和妻子决定将顶科协奖的千万元奖金用于慈善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内森斯第一次捐赠。杰瑞米·内森斯的父亲丹尼尔·内森斯是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17年,内森斯决定拍卖父亲的诺奖奖牌,并将所得款项捐赠给汉弥尔顿·史密斯奖,以此提高人们对青年科学家的关注。杰瑞米说:”当年汉弥尔顿不求回报,慷慨地向我父亲提供了研究所需的酶样品,这种纯粹、互助的学术氛围值得我们铭记。”

有恩必报,是内森斯的信条。上一次,他回报汉弥尔顿之恩;这一次,他回报世人之恩。事实上,内森斯之所以选择视觉作为毕生的研究方向,也同他心系大众的情怀不无关联。

读研究生时,内森斯起初并未从事视觉方面的研究。当时的他感到所在的研究领域前景一般,希望转换课题。此时,一场视觉方面的讲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达尔文的理论让他对眼睛在人类进化中的特殊角色倍感好奇。而更为重要的是,破解视觉方面的学术难题能够让失明者重新看见世界,让光照进他们的眼窝,更照进他们的心窝。

内森斯说,”任何人,只要想象一下突然失明,肯定就会为自己拥有视觉而感激。”

  作者:孙欣祺高考首个忘带证件考生出炉:骑警出动紧急护送

文:孙欣祺 图:袁婧 摄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在真理的海边捡贝壳,2024顶科协奖得主内森斯为何反复强调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