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为什么要做增程?

小鹏,终于要做增程了。

有报道称,小鹏首款增程车正在全力开发中,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更有消息指出,这将是小鹏 G9 的增程版本,推出时间不会晚于明年四季度。

此前,何小鹏表示将在今年 “1024” 科技日上,分享对不同动力形式的看法。

如此安排,大概将为明年的增程计划作出定调。

小鹏,开始加 ” 油 ” 了。

lol all star 2014

这两年小鹏发展的转折点,在于 2022 年推出的 G9。

被寄予冲高厚望的小鹏 G9,上市不到 48 小时即改价,由此惹来了激烈争议。

但事实上,G9 改价事件只能说是个导火索。

在此之前,小鹏已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而 G9 事件的出现,刚好成为了转折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G9 的失利,还反映了小鹏战略决策上的一次误判——「淘汰混动。」

当年随着 G9 的推出,小鹏成为了首个推出 800V 超快充的中国车企。

凭借此举,何小鹏认为尽管混动必然存在,且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但在 2023 年、2024 年之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

 

「同时,混动还会因为不同技术路线,面临着不同挑战。」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800V 技术的普及没有激起纯电车的二次增长。

相反,增程混动成功将原本燃油车用户转化为了新能源车主,并促使插混车销量增速大幅反超纯电车。

正因为这样,喊出要” 淘汰混动 “的小鹏,这两年可以说是撞枪口上了。

两年下来,小鹏的交付量也没有明显增长。

” 到底该不该做混动 “,这也许不该是个选择题。

” 什么时候开始做混动 “,才是小鹏应该直面的问题。

今年初丰田章男公开表示,「纯电车全球市场里可能至多只占 30%。」

换到新能源普及率更高的中国市场,假设该数字提高到 50%,这也意味着——

「在国内年销过千万辆的新车里,依然还会带着发动机和油箱。」

如此看来,混动车的市场天花板依然很高。

事实上,即便撇除原本就主打油混车的丰田,中国车企亦不认为纯电车将一统天下。

领克高层直言,「混动不是过渡方案,而是长期有市场需求的方案。」

奇瑞副总经理李学用认为,「混动将在 2 到 3 年内取得 40% 市场份额。」

比亚迪海洋网负责人张卓更是指出,「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混动份额就会超过纯电。」

再者,像智己、埃安、极氪、阿维塔等车企,也在近来表明将进军混动领域。

显然,在关于混动未来的问题上,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

那么作为新势力一员、且不像蔚来有着成熟换电体系的小鹏,没有理由选择不跟进。

早在去年,小鹏已经发布了关于增程研发的招聘广告。

但彼时官方的表态非常坚决,表示相关招聘只属于飞行汽车项目。

有意思的是,同期李想公开发声,「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挡 PHEV 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这个判断可以在 2025 年来验证。」

李想这般表态,多少是在有意无意地替友商作出解密。

据悉,小鹏首款增程产品定点的是东安动力,而后者正是此前为理想提供增程器的供应商。

由此看来,在去年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的小鹏,确实在朝着自我重塑的方向走去。

今年初,何小鹏放松了对做增程的口风。

他先是承认将在飞行汽车上做增程,接着肯定「混动对于客户是有真实需求的。」

何小鹏进一步说到,「中国的汽车是以在城市里面开为主,而部分海外国家,则是城市跟高速都占相当的比例。」

「面对高速用车场景,下一代增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更多要思考的。」

立志于未来 10 年海外销量占一半的小鹏,大概已下定决心用更好的增程技术,来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

在小鹏 10 周年活动日上,何小鹏表示将在 1024 科技日上分享对不同动力形式的看法。

小鹏离官宣做增程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真是像报道所指,由 G9 率先成为小鹏的首款增程车型。

那 G9 所承载的意义,注定将不可抹去。

从提出淘汰混动、首次涉足 30 万级市场,到引发组织调整、进军混动领域,G9 无疑将成为小鹏蜕变的见证者。

而敢于变革和自我修正,这更是彰显 10 岁小鹏的成熟之处。

小鹏的质变,正在突显出来了。

小鹏的自我重塑,不只是加入增程赛道。

自进入 2024 年以来,小鹏一直在打破过去自我的边界。

「从今年 Q3 起,我们将开启在三年内推出多款全新造型的强劲产品周期,覆盖 10-40 万价格带。」

「自此,小鹏会进入超高速的正循环。」

如今,何小鹏也在积极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率先登场的 MONA M03,成为了小鹏质变当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MONA M03 首要做到的是,打破了以往小鹏的定价范围。

此前,MONA 本计划以独立品牌身份面世,想着以高性价比策略来打出一片天。

由此,MONA 也能跟小鹏品牌作出价格区隔,以保障好母品牌的中高端地位。

但后来,小鹏取消了原有计划,改以子系列来打出 MONA 攻势。

小鹏 MONA 系列负责人杨光坦承,这样的变动是为了找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我们认为,只要给用户提供同档次里面更好的车,满足该价位段核心用户的需求,就不会对品牌反噬。」

「只要销量上去了,对品牌都有帮助。」

于是,11.98 万起售的 MONA M03,直接刷新了小鹏车型的价格下限。

也得益于此,该车成为了小鹏有史以来销售速度 NO.1 快、新势力 NO.1 快达成万辆下线的代表。

「不在乎脸皮,就要销量」,正是小鹏求变的体现。

MONA M03 带来的价格冲击,不只是对小鹏自身而言。

它,还打破了高阶智驾的价格围栏。

此前何小鹏已经明言,「小鹏将成为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能力带到 10-15 万元 A 级车市场的车企。」

售 15 万出头的 MONA M03 Max,成为了 20 万以内唯一提供高阶智驾的车型。

它,可以做到不限城市、路线和路况,直接打通门到门的城区智驾。

在业界普及智驾的路上,小鹏锐意充当起了” 技术普惠者 “的角色。

此外,这一调整多少也表明了,小鹏不打算花重兵投入到和华为的高阶战局当中。

价格往下探、率先打出纯视觉智驾方案性价比力度,大概更符合小鹏战略重心变化的需要。

沿着这条技术平权的路径,何小鹏还直言”2026 年将推出 Robotaxi”。

于是,小鹏成为了国内首个官宣生产 Robotaxi 的车企。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明言将推出 Robotaxi 的车企,是特斯拉。

小鹏对标特斯拉的意向,自始至终就没有改变过。

对此,小鹏进一步提出了未来 10 年的奋斗方向——自研芯片、智驾、机器人、飞行汽车。

和特斯拉一样,小鹏也要把核心自研能力抓牢在自己手上,并且决心要把 AI 赋能到未来的赛道上。

小鹏智驾负责人李力耘直言,「能够有智驾能力的车企很多,但可能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分。」

「做到八九十分以上的,一定是非常笃定的、自研的、有很强中后台能力的、真正面向 AI 化改革的车企。」

「我们相信可能全球范围内只有几家,而小鹏会是其中的一家。」

显然,小鹏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终局上的幸存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小鹏的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已正式面世。

其中,飞行器和汽车可实现分离 / 结合的分体式设计,正契合了其 ” 陆地航母 ” 的含义。

此外,全域 800V 平台、采用增程混动、双螺旋失效后依然可以安全飞行、15.2 米掉下来不起烟不起火等等,均是其特点所在。

据悉,新车将在今年底开始预售,价格目标不超过 200 万元,目标年销 1 万辆,计划于 2026 年开始量产交付。

何小鹏曾表示,小鹏会用飞行汽车在百万元市场上形成独特竞争力,以及高端市场的布局。

而在去年透露将推出 MONA 品牌时,他还说到 MONA 将是小鹏第二品牌,乃至是「第三品牌」的开始。

显然,小鹏没有想着一直往下打,它的高端品牌看来亦已呼之欲出。

小鹏的质变,仍在突破大家的预想中。

从近来新势力的交付表现来看,小鹏多少是掉队了。

作为现时仅剩不多坚持纯电的新势力代表,应该说它也尽力了。adobe reader 11的小手

尽管小鹏暂时阔别了 ” 销量 C 位 ” 的位置,但有着滴滴和大众的双巨头加持,这已然说明小鹏功底的深厚。

只要大家愿意深挖一下,它总能给到大家一定的惊喜。

更好的是,如今小鹏已经进入到了产品扩张期,未来 5 个季度都将有新车发布。

小鹏,要回到舞台**来了。

迎来新生的它,将会呈现出一副全新面貌。nokiaE5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小鹏为什么要做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