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之王”没能熬过价格战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王晓娟,编辑:周志宇,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多年来,新疆首富、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一直是西北商界的佼佼者。他拥有5家上市公司,业务版图横跨多个领域;一度还携手许家印在汽车销售领域大展拳脚。那时,孙广信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随着车商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国内最大的车商集团中国大汽车走到了退市的门槛。

7月16日,中国大汽车收于0.87元/股,这是其股价连续第19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即使明天有涨停,股价也不会回到1元。这也意味着,中国大汽车可能锁定面值,提前退市。总市值72.12亿元,也将是目前锁定面值退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

新疆首富未能在最后一刻力挽狂澜。

为了自救,中国大汽车实际控制人孙广信和母公司广汇集团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甚至孙广信也愿意让出中国大汽车的实际控制权,但都未能挽救低迷的股价。张慧勤简介

7月10日,中国大汽车发布公告称,与郑锦科技签署框架协议,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受此消息影响,中国大汽车在7月11日和12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但股价仍低于1元/股。

在此之前,中国大汽车还披露了控股股东和部分高管增持股份以提振股价的计划。

中国大汽车走到这一步,实在是一种耻辱。

孙广信于2000年成立中国大汽车,步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也是4S店业务的起步阶段。在此之前,孙广信已经通过房地产、石材等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新疆首富。

刚进入汽车圈的时候,孙广信就盯上了当时最畅销的丰田、本田、通用、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在这些品牌躺着赚钱的时代,孙广信也借着这股风大赚了一笔。

尝到甜头的孙广信开始大举扩张,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一路买买,很快编织起一张庞大的4S网络。2011年拉下庞大集团,成为当时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中国大汽车也借此机会走向资本市场。2015年,中国汽车借壳登陆a股市场,成为孙广信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上市后,孙广信的收购继续进行。先后收购宝信汽车(现广汇宝信)、彭锋集团、大连荣誉集团等。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汽车业务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735个营业网点,其中4S店695家。

庞大的规模推动了中国大汽车的业绩增长。到2018年,中国大汽车的营收和毛利将分别为1661.73亿元,毛利将达到171.3亿元,均达到顶峰。

然而下坡路随之而来,困境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到2022年,中国大汽车开始亏损,净亏损27.19亿元,同比下降232.89%。

价格战加剧了中国大汽车的困境,经销商有营收无利润已经成为常态。虽然中国大汽车在2023年扭亏为盈,但与1380亿元的营收相比,净利润仅为3.92亿元。

今年经营状况越来越堪忧,加剧了中国大汽车股价的下跌。截至一季度末,中国大汽车负债总额达692.5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达304.63亿元,但其账户中的货币资金为83.36亿元,远不能覆盖短期债务。

孙广信的公司并不特别富裕。截至一季度末,孙广信的五家上市公司,除广汇宝信(去年才扭亏为盈)外,货币资金总额为155.2亿元,其中中国大汽车的现金也占到一半以上。

以至于孙广信愿意放弃对中国大汽车的实际控制权,这也是无奈之举。

大象很难转身。孙广信创建了超级4S集团,但之前的疯狂扩张如今成了隐患;当新能源时代到来时,孙广信没有抓住机遇。

三星nexus s

投资人不看好中国大汽车,也是因为新能源品牌选择直销路线,未来传统经销商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进一步挤压。

近几年,车商普遍日子不好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只有27.3%的经销商实现了全年销售目标,经销商亏损比例为43.5%。wlan和wifi的区别解密智能钥匙

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大汽车的4S店数量从760家减少到695家。此外,中国大汽车也在寻求与新能源品牌的合作,如文杰、欧拉、蓝兔、小鹏、奥雅塔、爱安等。,但比例暂时还是有限的。截至6月底,投入运营的新能源门店数量为55家,占比不足10%,不足以成为其业务骨干。

在新能源时代,4S商店不再是一个好生意。在轮到中国大汽车退市之前,已经有业内人士率先出手了。另外,价格战没完没了,经销商作为战争的最前线,往往是第一个祭旗的。一年前“第一车商”这个庞大的群体跌跌撞撞退出市场,已经显示出汽车流通行业的风险。

属于孙广信的时代似乎要结束了。曾经,乌市每5套房子中就有3套是孙广信开发的,但现在房子滞销,孙广信似乎也不再那么财大气粗,只能等着“白衣骑士”金炯科技来拯救中国大汽车脱离险境了。

当一个行业开始转向时,许多以前的赢家往往会被淘汰,留给中国大汽车的机会很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4S店之王”没能熬过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