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四次试飞后,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70%

2024年6月6日,马斯克的重型火箭星际飞船完成了第四次试飞,成功降落在印度洋。马斯克在X上写道,这次试飞的主要目标是“承受返回时最高温度的燃烧”。正如他所料,星舰的整个发射过程比前三次都顺利,但在再入大气层时,直播信号中断,星舰襟翼受损,多块瓷砖脱落。所以,虽然星舰这次完成了软着陆,但是损坏的船体是没有办法再利用的。

在这一期中,我们采访了FP Solution的创始管理合伙人Lewis Hong,他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前高管,直接参与了造星船的工作。在他看来,虽然星舰的前三次发射看似以失败告终,但实际上每次都实现了突破。第四次试飞后,星舰项目总进度条已经推进到70%,估计今年有望实现星舰回收。

在未来,当星舰进度达到100%,我们可以频繁发射星舰的时候,就可以满足更多人对太空空需求的想象,比如在太空中加油空,比如在太空空环境中开发新材料。但同时,刘易斯也表示,星舰项目最后5%-10%的突破是最困难的。

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

首先,盘点一下星舰的四次发射

第四次发射:2024年6月6日

硅谷101》》:刘易斯上次来和我们谈星舰,正好是星舰的第一次发射。和这次比起来,应该是失败了,但是火箭没有在发射台上爆炸。与前三次相比,星舰的第四次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式的飞跃。你能给我们一个发布性能的总结吗?

刘易斯:这次发布会表明,大家第一次用“成功”作为标题。前三次发射都还可以,还是有问题,但都是试飞,每次都有自己的验证节点。其实你每看到一艘星舰,它就发射一次,然后你发现的问题第二次就完全解决了,你就前进了一步。为什么这次人们称之为“成功”?因为这一次星舰不仅成功发射进入轨道,还成功返回地球。虽然最后一刻有点惊心动魄。

最后一个有点像过山车。早上看直播的时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因为如果你看了这个直播,你会记得最后一幕,你的翅膀都快化掉了。所以你也可以看到星链的连通性,这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等离子体。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奇观。

(来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硅谷101:虽然最后翅膀融化了,但还是做了一次非常惊险也非常安全的软着陆。正硅酸乙酯制备硅溶胶原理

刘易斯:没错,而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还挺准的——距离目标着陆点只有6公里。埃隆·马斯克自己总结了后面的6公里,听起来有点远,但如果那东西是从外太平洋空(而且船体受损)掉回来的,我觉得已经足够好了,第一次。

硅谷101:是的,因为事实上,前三次我们说星舰在发射过程中还是失败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它过去三次的发射,以及它的问题在哪里。

首次发射:2023年4月20日

刘易斯:2023年4月20日是星际飞船的首次发射。如果你还记得这一天,埃隆喜欢开玩笑,420是他最喜欢的数字。然而,在第一次发射开始时,星舰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射台本身设计有问题,所以星舰在发射之初就在大发射台挖了一个洞。接下来产生的所有碎片基本上摧毁了星舰。所以星舰从第一个起火点就开始出现问题,包括引擎故障,一路上速度不够。最后这艘星舰基本上很快就失败了。

硅谷101:星舰第一次爆炸了吗?

刘易斯:它也没有爆炸。星舰的芯片上有自动雷管,很多都是完全由电脑控制的。一旦飞船达到几个阈值,就没有办法控制了。当它开始感觉到可能会失控的时候,就会自动引爆,然后坠落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每一颗星舰芯片都有这个机制,第一颗很快就会启动。

硅谷101:是的,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起飞的时候,本来有33个引擎,但是有几个没有点燃。

刘易斯:没错。为什么经常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当时发射台的设计还不是很完整,星舰这样开始发射的时候在地上挖了一个大洞。大量的泥土和石头随后回来,打破了星舰的引擎。所以星舰一开始发射的时候,33个引擎没有同时点火,也导致后面燃料损耗太多,速度太慢,根本离轨道不算太远。那时候大家都很开明。离开发射台是成功的。只要你离开,不在发射台上引爆,就是成功的。星舰第一次这么做了。雪梨网红学历

硅谷101:是的,我记得解体前的第一次,刘易斯告诉我们。你看这么大的铁桶在空翻过来也没有解体,可见它的船体非常坚固。

星际飞船的首次发射(来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刘易斯:你完全正确。很难想象这东西是一个40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可以在天空中翻转空。然后想想在那个速度下有多厉害,就能让你看到星舰的坚固。

第二次发射:2023年11月18日

硅谷101:是的,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呢?

第二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六个月内迅速解决了主要问题,并重新设计了发射台。从那以后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第二次大家看发射,其实比第一次成功多了。首先,33台发动机同时上下,星舰热分离基本成功,与助推器分离。助推器试图折返大气层时,转弯过程中燃料出现问题,发动机没有点火,自动报警系统立即将其引爆。但如果我们让它再飞一次,也许第二艘星舰可能已经进入轨道了。

硅谷101:那么第二次引爆的是什么?是火箭还是助推器?

刘易斯:他们都引爆了。一个是星舰,一个是下面的助推器,也就是火箭本身。

硅谷101:第二次达到Max Q(最大动压)的高度?

刘易斯:结束了。其实第一次就不止Max Q了。

硅谷101:第二次,你说第一次整个发射台出了点技术问题,然后第二次就彻底修好了。很好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第二次是怎么修复的?

简而言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大大加强了整个建筑。我能让这么大的力量不在地上打洞,然后引出另一个问题。说白了,第一次工程师可能低估了星舰的威力,所以在支撑它的结构上没有拿到100分,所以第二次就完全按照第一次的经验来改进。在六个月内完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硅谷101:所以第二枚火箭和助推器都是新的?第一次我们居然提到是在空引爆的。

刘易斯:是的,每一个都是新的。

硅谷101:所以所有这些新东西都要在6个月内完成?

Lewis:它不是在六个月内完成的,但它是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制造第一批产品时开始的。他们不会等到第一个完全成功之后再做第二个、第三个,而是同时做多个产品。他们从第一个产品中学到了很多,并很快应用到第二个产品中,然后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第三个产品中,以此类推。

硅谷101:我明白。所以不管成败,火箭和助推器都是可以量产的。因为这已经成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长期目标,只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就行了。

Lewis:是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风险相对较高的实施方法,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直采用这种方法。

第三次发射:2024年3月14日

硅谷101:现在说第三次。

刘易斯:第三次是在今年年初。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问题都顺利解决了。这次星舰成功分离后,星舰首次成功进入轨道。所以这是第一次将如此巨大的物体射入轨道,星舰也验证了在轨燃料是从一个桶运送到另一个桶的。

那这个证书是干什么用的?其实星舰未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必须有办法在Tai 空加油。所以,无论星舰将来是去月球还是进行一些更长远的计划,都必须具备空内加油的能力。在第三次发射时,星舰在真实空环境下成功地将燃料从一个桶运送到另一个桶,用来展示这项技术的可能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和非常重要的测试,以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展示星际飞船的能力。

星舰第三次试飞最大的问题是星舰返回大气层时隔热罩没有做好,所以星舰返回大气层时整个星舰都被烧毁了。因为隔热板的问题,承受不了重返大气层的高温。同时,第一个助推器回来的时候,虽然成功点火减速,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的燃料问题,所以没有完全归位。而这次软着陆,基本上在海上,就已经爆炸了。

硅谷101:对,所以我理解第三次我们说他实际上已经成功发射了这枚火箭。只是当我们意识到星舰的火箭可以回收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事实上,它被成功送入轨道。听起来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了巨大的进步。

刘易斯:是的,没错。每一次星舰都解决了前一艘星舰的所有问题,向星舰的终极目标迈进了一个里程碑。第四次,当然不用说,这是第一次成功完成这个循环,即成功送入轨道,也成功返回地球,并在指定点以预期的方式引爆。

第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可能在下半年推出6艘星舰,向最终目标大步迈进。

硅谷101:因为星舰很大,每炸一次要花多少钱?

刘易斯:这是个好问题。我不会分享实际数字,但对于一艘星舰来说,这几乎是1亿美元。所以如果你看这样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它的规模和上面的东西来说,它实际上比以前的航海家号贵不了多少,所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生产上改进了很多。

硅谷101:那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轰炸一艘星舰几次呢?

刘易斯:这取决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舰花的钱大部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己的开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猎鹰9号回收成功以及从那里获得的利润。正如你所看到的,星链现在正在盈利。到去年,星链已经达到了所谓的盈亏平衡点。所以从今年开始,星链的收入也开始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R&了;d做了一些贡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依靠这些钱的大部分回到了星际飞船项目。当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机构也给了星舰一些研究和一些项目,这些都是由这些收入来源支持的。星舰到目前为止,大概估计R &;d费用和刚才说的差不多,50亿美元左右。

硅谷101:我想补充一些数据。去年年初,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似乎获得了新一轮融资。那一轮价值7.5亿美元。当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估值被推高至137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我查看了他们的收入。2023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收入为90亿美元,营业利润为30亿美元。如果按照刘易斯刚才说的,每艘星舰的造价是1亿美元,那是不是意味着去年赚的钱足够他们今年炸30次了?

Lewis:我认为今年不可能飞30次,但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一次不需要在爆炸后为FAA做所谓的异常调查。这虽然是个小新闻,但其实是个很重要的新闻。前提是这些星舰的损坏不会影响公共安全,这是FAA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整个系统的肯定。这个公告实际上是行业内一个比较核心的信号,也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接下来可以跑得更快。

你想想,如果每次都申请复审,要等多久。星舰现在的大部分试飞几乎都是间隔三到六个月,中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耽误在这些认证上。但是在取消一些审查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年实际上可以发射许多星际飞船。

硅谷101:你认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年还能发射多少枚火箭?现在是2024年6月,第一次发射是2023年4月20日,第二次是2023年11月8日,间隔6个月。第二次距离第三次是2024年3月14日,大概四个月。现在第四次发射只需要三个月。如果联邦航空局免除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事故调查,其传输频率可能会更高。

我不能说最终会达到多少次,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年的目标是发射九次。今年九次,上半年只发了两次,所以还剩七次。

硅谷101:所以下半年基本上会一个月一次?

Lewis:接下来,如果FAA真的为其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审查时间,那么确实可以节省很多发射间隔时间。当然,星舰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项目,不会为了送九次而送九次,因为没有意义。他们必须能够在发射前成功地将每次需要改进的内容整合到下一枚火箭中。对,所以我猜星箭今年可能会发射五六次。

《硅谷101》:他的第四个分支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它需要实现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刘易斯:第四枚火箭已经成功返回地球,但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回收,不是吗?因为你看你现在很多次都要应用这个设计,但是这次不能算50%。其实在整个火箭的研制中,我觉得已经差不多达到了70%,也就是在总体目标中已经达到了70%。如果对比猎鹰9号的发展过程,猎鹰9号大概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到达同一个节点,现在星舰差不多第五年就达到这个水平了。

今年年底,我觉得星舰很有前途。将星舰或助推器成功降落在他们想要的地方,而且我认为它不会像埃隆说的那样一着陆就重新发射,它会被完全回收。但是,通过小规模的维护和修理,可能会达到重新发射的目的。如果今年能够实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际飞船项目的速度将是猎鹰9号的两倍多。不过里面的人认为今年应该可以实现真正的回收。我相信星舰今年可能达到总目标的90%。

不过剩下的10%是最难的,那就是伊隆马上着陆,很快就可以加油再次发射。这个目标明年可能实现不了。可能要等到后年,或者下一代的星际飞船,才能把这些课题都纳入进来,才能实现所谓的快速加油和重新发射。但是达到90%,我觉得星舰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了。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总体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硅谷101:星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刘易斯:星舰的终极目标,就像马斯克说的“让生命多元化”,是去火星。他想让星舰成为人们长期旅行的工具,不仅在低轨道,在最初的设计中也是如此。

硅谷101:第四次测试后是70%。从70%到90%,我们还需要攻克哪些技术难关?

刘易斯:我认为首先是操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在一个非常准确和具体的地方着陆。第二个是所有的隔热罩回来之后,整个架构应该可以以一个更好的预期状态存在,然后就可以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了。埃隆认为的第一个原则是,如果你想省去所有不必要的步骤,你应该回到你开始的地方吗?既然要从发射台发射,回来就直接降落在发射台,锁起来加油,然后飞走。这就是埃隆想做的,也就是我说的最后85%到90%的内容。我认为没有人比埃隆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更有信心,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失败。

硅谷101:刘易斯刚才跟我说,相当于回到原来的发射台,然后发射台旁边有两个小架子,我们要把它夹起来,就像筷子做的那样。这样的精度要求太高了。如果出现偏差,整个发射台真的会被炸掉吗?

是的,但是我认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你看,第二个发射台也在德州,旁边又建了一个发射台,现在建的很快。更多的猜测是,第二个发射台可能用于练习,在风险足够低的时候再尝试。但是这个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在火箭发射这个领域让大家觉得更加不可思议。

硅谷101:我记得你之前提过希望星舰可以在空加油,因为在空加油可以走的更远。空加油还没开始,也许密集推出才会开始?

刘易斯:是的,如果发射火箭,我要等两个月才能等到下一次,所以不需要加任何油。但如果星舰能密集快速发射,快速回收,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发射,你可以想象我每天能发一两支星箭。其实你说其中一个也在加油空,其实就是几天的事情。加满油,它就可以继续前进到下一个目的地,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现在所有业内人士听起来这都是扯淡,但是这么大的系统加满可能要好几倍,你的燃料这个时候也在蒸发吧?所以你不能延长这个时间,你要快速把它充满,让它启动,这是下一个挑战。

硅谷101:但在我听来,整个事情实际上进展得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快。

是的,有人曾经问过我,我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呆了这么久。我是否感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现在像一个大公司一样慢了下来,与那时相比会不会感觉有点停滞不前?如果我看一下星际飞船项目,我认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很好,没有停滞不前。如果和以前相比,进步还是快很多的。当然一定要快很多,因为已经做过一次了,但是同时这个规格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所以如果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我觉得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比以前更有效率了,应该会继续保持势头。

第三,基于starship的新Pacific 空商业模式

硅谷101:如果按照马斯克的想法一步一步来,你认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未来会有哪些基于星际飞船的新商业模式?

刘易斯:最明显的就是星链。星链和星舰两个计划的成功,基本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星舰,星链在近期是无法达到伊隆想要的效果的。所以星链必须要有星舰,才能在经济层面取得成功。这是低轨道大型卫星网络布局中最明显的功能。

第二,星舰是前所未有的太空空飞船,有1000立方米这样的空房间。你可以想象一个集装箱的大小约15英尺,其运载重量和容量比以前大几十倍。最后一个Tai 空站,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建造的ISS Tai 空站,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建筑,总共花费了1000亿美元来建造。但星舰面世后,做这个Tai 空站的成本很低,很多以前不可能的低轨道基础设施可想而知。

《硅谷101》:是的,实际上,今天,我想很多人都对星舰的成功发射感到非常兴奋。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就是在Tai 空创业领域发生了什么样的趋势变化,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去这个领域?因为我知道你实际上是在投资,而且你也会投资很多来自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人。要不要先跟你分析一下整个Tai 空行业,就是你预期它未来会是哪些赛道,会有哪些机会,然后会有哪些明星公司?

Lewis:让我们从大机会开始。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最接近钱的机会还是最明显的。你见过星链,它的通信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种最先进的光纤都快一倍以上。这是第一点。为什么要在Tai 空布局这个网络?因为它可以达到地球上无法达到的传输效率。

其次,在LEO,除了通信,你可以想象LEO卫星的许多有趣的应用,特别是GPS。我觉得GPS现在已经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技术了。美国最新一代GPS,几乎民用用户都能做到1米的精度,中国北斗应该能做到1米以内。但是这些新的低轨卫星网,也就是GPS网,可以小于10 cm,这个精度就更小了。这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无人机的控制甚至AR等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信号。

今年这个AI时代,大家也在说数据是新石油。在Tai 空上可以获得地球的一些新数据和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数据集,因为Tai 空可以直接实时探测地球各个点的数据,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更真实地模拟一个实时的地球。你可能听说过英伟达有一个项目叫Earth-2,所以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如何通过最新最实时的数据建立最新的模型,然后实现更精确的地球模拟,这在卫星网络上也是一种可能。

除了制造一些卫星网络,在低轨道,就像我们刚刚谈到的,你可以开始制造一些更大的东西。其实有一家公司叫West,在做新一代的Tai 空站。此Tai 空站有时与当前Tai 空站不同。它将是一个重力可控的引力Tai 空站。也就是说,这个引力不一定是地球引力,也可能是月球引力。这个站的重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调整。

这可能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创造空空间,不仅可以控制它的温度和压力,还可以控制它的引力。你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去做一些新的人生体验,或者去做一些你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新东西,或者去生产。在这样一个可以控制重力的空站可以做很多实验。也可以成为新的供应链,大家都可以在这个环境下研发。地球上重力做不到的事,在这里却可以。

硅谷101:有什么我们可以想象的吗?

刘易斯:是的。还有一家公司叫Varda,是Tai 空的制作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在Tai 空里做那种自动生产,然后用Tai 空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生产一些地球上没有的材料。他们从制药入手,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为药厂做了一些新的R&D。d .

硅谷101:你为什么做研发?没有重力?d呢?

刘易斯:在大多数制药中,你可以控制温度、压力和整个化学反应,但如果你能同时控制重力,如果你同时在结构中增加另一个维度,你也许能生产出前所未有的东西。

硅谷101:所以听起来可能会诞生很多新材料。他们现在走了多远?Tai 空独立工厂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或者先在地球上做一些实验,再建起来。

Lewis:Varda可能是这个领域最先进的公司,它是由我以前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同事建立的。他们现在做的是第一步,也是阿泰空飞船,他们在上面进行了一些实验,然后成功的把这个东西带回了地球。他们首先验证了这一点。之后你可以把中间的核心改造成其他材料,这是以后的发展。

硅谷101:你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吗?因为我觉得现在其实是有空站的,而且是零重力环境。比如Tai 空舰控制重力的核心技术门槛是什么?

刘易斯:实际上,让东西回到地球和大气层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即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有如此多的经验,星舰仍然在这一部分出了两次事故,这是一回事。我们也很难成功回来,经济回收。如果能做一次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重复做,商业做,是个难点。

《硅谷101》:所以我们必须先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取得成功,然后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的基础上再这样做?

刘易斯:这是并排的。因为也可以加到猎鹰9号上,不一定要加到星舰的平台上,但是星舰可以让这种做法更有想象力。

老佛爷收官之作

硅谷101:还有哪些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机会?

刘易斯:所谓的Tai 空建站卫星等等。当然现在有月嫂热。那么大家在月球上的位置是什么?就是除了寻找地球上需要的一些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月球在整个空间的布局中更重要。它更像是一个中间点,你可以在建立基地后帮助你探索其他宇宙。我认为下一次对月球的投资和所有这些新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星舰四次试飞后,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