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出奇迹,下一个坐上牌桌的是谁?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09295

新能源汽车似乎越来越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隐藏线”。

今年一季度,郑州(15%)、合肥(12%)、深圳(11.5%)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26个万亿城市,新能源汽车都是亮点。观察一季度外贸区域格局变化,外贸表现好的地方多是“新三类”做得好的地方。

根据一些媒体机构的分析,新能源汽车站在当地经济中排名C位,这为Xi、常州等热点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确实已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命线,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是,不久前,蔚来在合肥举行了第50万辆量产车下线仪式,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担任主持人,蔚来创始人李斌坐在安徽省委书记韩军和合肥书记张红文之间。这成为合肥与蔚来相爱相杀的缩影。xss和xsx对比

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正在持续改写市场格局,从而改变城市格局。合肥有远大的未来,北京有理想,更多的城市依靠比亚迪(002594)实现梦想。最新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上,比亚迪前四个月以13.8万辆的成绩超过特斯拉中国。

回顾过去,2022年,Xi安依靠比亚迪与上海同台竞技,登上新能源汽车第一城。2023年,比亚迪的大本营深圳以104.2%的增幅超过上海和Xi,挺进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今年,随着比亚迪郑州基地和济南基地迎来放量,将如何搅动新能源汽车的实力格局?

“暗线”

毫不夸张地说,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汽车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横跨汽车制造、电子、化工、纺织、橡胶、通信、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门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车载芯片等核心环节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增长快。”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告诉程树,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工业领域里一条坡长雪厚的标准赛道。

他透露,业内有一个经验公式。汽车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比例约为1:7-1:10,即1单位汽车产值将相应拉动7-10单位相关工业产值。因此,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犹如牵住了工业经济的“牛鼻子”。

图片来源:摄图网600017211

在今年第一季度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苏州(7.9%)、深圳(6.4%)和重庆(6.2%)的经济增长领先,而第四经济城市广州停滞不前,被重庆超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暗线”就会浮现出来。

其中,苏州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485.6亿元,同比增长6.8%。根据统计局的分析,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业两大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和15.8%,两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8.5%。

上海工业总产值落后苏州1300多亿元。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全国制造业“三巨头”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速)、苏州和深圳分别为1.9%、11%和11.5%,上海掉队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原因是苏州和深圳的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增速保持较快增长,而上海两大产业增速相对较弱。其中,一季度上海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81.93亿元,同比增长3.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013.83亿元,同比下降9.6%。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其一季度智能手机产量为354万部,同比下降49.3%;汽车产量为40.5万辆,下降10%。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28.2万辆,同比下降1.1%。显然,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的不同表现,成为沪深与苏州之间分化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上海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11.3%)也低于深圳(80.1%)和苏州(16.3%),呈现差距扩大的趋势。

作为比亚迪的大本营,深圳自2023年起大踏步前进,超越上海和Xi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工业经济动能不断增强。

虽然比亚迪深圳基地今年一季度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从坪山区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仍实现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速来看,支撑力度应该很大。坪山区的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区域经济影响巨大的比亚迪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剪影。

从这个维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趋势的影响日益加深。

区域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的区域竞争中,比亚迪正在成为“亮线”。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五的城市是Xi、上海、柳州、深圳和重庆,但在2023年,它们已成为深圳、上海、Xi、合肥和长沙。

换句话说,比亚迪的强势加盟城市从两个(Xi和深圳)增加到四个(深圳、Xi、合肥和长沙),其中主要依靠比亚迪的深圳和Xi同时占据了全国前三的位置。这也体现了比亚迪的布局对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竞争态势的影响。

冯雷表示,比亚迪目前在中国有八个生产基地,包括深圳坪山、湖南长沙、Xi、福州、常州、合肥、济南和郑州,计划产能从15万辆到100万辆不等。比亚迪这两年一直在调整乘用车的生产线,确实对新能源汽车城市的竞争格局产生了影响。

比亚迪去年最畅销的车型是秦系列,年销量为48.21万辆,主要产自和合肥。第二名是元系列,年销量42.86万辆。主产区为长沙、福州、常州、合肥和济南。第三名是宋系列,年销量为42.7万辆。主要产地为深圳、长沙、Xi、合肥、济南和郑州。

此外,新上市的海洋系列车型近两年的市场表现也很不错,海豚的销量为36.74万辆,主要产自深圳、长沙和济南;海鸥销量为28.02万只,主要产地为Xi安和常州。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海洋系列车型谱系的壮大和完善,比亚迪工厂所在城市之间的格局和排名将进一步搅动。”他说。

从一季度主要新能源汽车城市的表现来看,以头部企业为首的头部城市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合肥和郑州的增加,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将继续被搅动。深圳和上海保持着较大的领先优势,第三名的位置仍悬而未决,而重庆和Xi安之间的战斗则是焦点。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000625)一季度销量为69.21万辆,同比增长13.9%。这一销量超过了比亚迪(62.4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8万辆。再加上M9、M7等车型的热销,重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有实力挑战Xi长安。

今年一季度,重庆经济增速达到6.2%,一举完成对广州的超车。据重庆市统计局分析,一季度全市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比去年加快14.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8%。

目前,汽车行业增长的核心在于天逸,其主要系列车型供不应求,企业生产水平持续上升。在赛力斯的带动下,金康新能源、青山实业、湖光电器等配套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这也直观反映出,长安、赛力斯(603716)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突出表现,使得汽车产业再次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在冯雷看来,长安重庆工厂2024年新规划的车型主要有启元E07、奥睿塔15、16、深蓝G318等。,而长安X5、X7等车型都面临换代,而新款车型换代后将带动一波增长。相比之下,比亚迪在Xi安基地的设计产能接近饱和,换代车型并不多,而换代车型主要集中在合肥和郑州工厂,这使得重庆和Xi安围绕新能源汽车第三城展开激烈竞争。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走势。

如何获胜

事实上,重庆已向新能源汽车城市“铁三角”发起冲击,合肥、郑州、武汉、济南等城市争夺新能源汽车头部城市的决心也已充分展现。

今年初,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支持比亚迪、大众、蔚来、长安做大做强,深化江淮、华为合作,新能源汽车销量力争突破120万辆。这一产量超过了2023年Xi安的产量(98.38万辆),与上海的产量(128.68万辆)相当,这也意味着今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增长60%以上。

在冯雷看来,合肥最有可能打破深圳、上海和Xi三大全国新能源汽车城市的格局。安徽将汽车产业发展列为第一产业,显示出很大的决心,全省汽车产业的重心都在合肥和芜湖。其中,芜湖以奇瑞为依托,主要生产燃油车,而合肥则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一类。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04885

“合肥地处长三角,拥有完整的近地供应链体系。比亚迪合肥工厂规划产能100万辆,是八大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随着合肥工厂的投产,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极有可能进入第一梯队,甚至有登顶空的想象空间。”他说。z580

从这个维度来看,比亚迪工厂越来越成为合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大变量。然而,合肥能否实现年产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仍极具挑战。数据显示,一季度合肥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2920万辆和1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和28.8%。如果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在剩下的三个季度生产1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压力可想而知。

与合肥类似,郑州在比亚迪的加持下,也喊出了“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今年4月,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超过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超过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

核心支撑是比亚迪、SAIC、宇通、一汽等企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在这些龙头车企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一季度,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有力稳定了经济市场。

根据预测,接下来,到2025年,邯钢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将成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0万辆、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山东核心城市济南、青岛、烟台也已规划多年,济南率先借助比亚迪的投产发声。今年年初,济南提出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40万辆,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2023年,济南比亚迪将生产24万辆汽车。2024年,济南比亚迪的目标是生产30万辆汽车,产值330亿元。这无疑是济南冲击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的核心支撑,但济南并没有完全将自己的命运与比亚迪捆绑在一起。

除比亚迪外,济南吉利也实现了月产量1万辆的目标,并计划在2024年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2023年印发的《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济南市要集聚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5家以上、重点零部件企业10家以上,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在一定程度上,比亚迪的布局和产线调整越来越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的隐形变量。就像深圳、Xi、长沙、常州、合肥、郑州等城市已经搭上了“比亚迪”的快车,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赢。七月八月看巧云蚂蚁

在“比亚迪依赖症”下,深圳、Xi等城市并未真正形成多龙头支撑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城市也需要化“整”为“零”,加快拓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这些也将影响能源汽车城市竞争的最终走向。

国家商业日报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造车”出奇迹,下一个坐上牌桌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