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提交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的窘境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作者丹
负责编辑芒果
设计PinZow
新能源汽车溢价“贵”与“难”最近,这个问题在汽车圈被热议。不久前,小米SU7上市,一些骑手陆续支付了自己的保费。不同地区不同车型有一些差异,一般在5000-8000元的水平,相当于50-60万的油车。小米汽车近日回应称,小米SU7符合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体溢价定价水平。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比油车贵早已是公开的事实。然而,在小米汽车的流量加持下,这一现象被摆上了台面。此外,随着比亚迪、小鹏和蔚来等越来越多的车企涉足车险领域,解决“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这一行业痛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新能源车险普遍较贵,保险公司怨声载道。
“省下来的油钱都花在了保险上“这应该是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心声。而且在用车过程中不敢轻易出险,第二年保费猛增也挡不住。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这项业务也是吃力不讨好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增加了,但综合成本率大幅上升,业务越做越大,但利润却越来越低。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综合费用率比传统燃油车高出约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是燃油车的两倍。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新能源车险业务处于盈亏线的边缘。
与传统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门槛更低,核心三电架构也并不复杂。然而,由于缺乏制造商的维修授权,传统的汽车维修店无法接受这种订单,并且由于缺乏设备和技术人员,他们可能无法提供专业的维修服务。消费者只能去维修成本普遍较高的4S商店。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很高,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比油车多得多。甚至灯光也多种多样,配件的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些都是保险公司衡量车损险赔偿的因素。
除了高昂的维护成本外,新能源汽车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也是其高溢价的重要原因。虽然新能源汽车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三电和智能技术等技术相对较新。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大数据支持,风险定价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自然要更高一些。
车企参与车险,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的窘境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首先,在政策方面,4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司发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区间将向燃油车看齐。这一政策将使保险公司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提高风险识别和定价的准确性,并为风险客户增加保费,而优质客户则可以避免受到池中之鱼的影响,使保费和风险在整体上更加匹配。
在市场格局上,车企纷纷进入车险市场,可能带来明显的鲶鱼效应。5月初,比亚迪财险获批使用全国统一交强险条款,将进入广东、山东、河南等市场。比亚迪在车险业务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比亚迪财险是中国唯一一家由新能源汽车公司100%持股的财险公司,也被视为新能源车险市场最大的鲶鱼。毕竟,比亚迪每年有300万辆的市场规模,而且它在大数据模型和零部件价格方面都具有优势,更容易设计出合理准确的定价体系。星辰官方
除比亚迪外,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公司也涉足车险市场,并通过设立或收购保险中介牌照更快地开展业务。虽然新能源车企进入车险有一定优势,但利润空并不大。一方面,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明显,业务集中在前几家财险公司。作为中介,参与其中的车企并不能获得多少利润。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险的综合费用率短时间内难以触及,即使承保金额可观,也不一定赚钱。
不过,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涉足车险的核心目的可能不是盈利,而是将车险作为服务的抓手之一,打造更好的服务生态,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汽车行业从价格、技术、老板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服务对于车企来说更为重要。抢人“如果我们能解决用户关于车险的痛点,我们将大大增加服务的附加值。
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车企而言,新能源车险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保险公司面临着定价困难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作为新手,车企面临着投入大、系统不成熟等问题,消费者信心有待加强。但无论如何,随着政策的推动和车企的努力,新能源车险高企的现象有望得到改善,这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人立场】
牙从中间裂开怎么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新能源车险居高,车企入局卖保险,未来保费是降还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