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素材
氪金上市了,但似乎生活并不那么容易。
日前,氪汽车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 quot;,成为今年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是继“韦小立”之后,又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
作为“造车最快的IPO”,从品牌发布到上市,36氪仅用了37个月,市值接近小鹏,但即便如此,其市值也远低于此前的市场估值。
与此同时,多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入职时遇到的巨大股票坑。与上一轮融资相比,此次IPO估值几乎腰斩。
无论是智能驾驶的研发、营销,还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你都进退两难。上市后,日子不太好过。
01.血淋淋的上市,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根据官方消息,IPO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其中约45%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和扩大产品组合;约45%用于销售和营销,以及扩大氪的服务和充电网络;约10%用于一般业务运营。
尽管氪星上市当日市值出现大幅正增长,但仍难掩其“血腥上市”的事实。
事实上,氪金原定于去年年底上市,但由于估值不及预期,一度被决定暂停IPO,但最终,氪金选择低头,即使估值被下调超过60%,它仍然选择上市。
这表明氪已经迫不及待要上市了。
看到全球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它们的未来前景令人怀疑,就连资本市场也逐渐改变了态度,理想汽车下跌了50%,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下跌了近90%。只有尽快上市才是最安全的,但这一波却得罪了有股权的员工。
新能源汽车卖得越多越亏钱,这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普遍现状。
从财报数据来看,36氪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1年至2023年,36氪全年营收分别为65.28亿元、318.99亿元和516.73亿元,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盈利难,是所有新能源车企的主要困境。
蔚来、等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也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金额仍在扩大,但李除外。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来说,品牌建设、新车型开发、线下交付中心铺设、充电网络普及等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得益于资本市场,蔚来和小鹏不断筹集到充裕的现金流。截至2023年底,蔚来和小鹏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573亿元和457亿元。
相比之下,氪金只有32.6亿元。加上2023年在R&D超过80亿元的投资,即使它得到吉利的支持,财务压力也同样巨大。此次IPO可能会大大缓解资金压力,但上市后,氪的盈利压力也开始接踵而至。
从交付量来看,氪金的收入在增加。2022年,氪星汽车交付量为71941辆,超额完成7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118685辆,同比增长65%。
然而,尽管收入不断增长,但氪星一直面临着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实现自我盈利。
最大的原因是氪金的产品线相对较小且混乱。例如,它从猎装车开始,直到007(第五款车型)才重返主流家用市场。截至今年4月底,氪星累计交付车辆超过24万辆,仍落后于同行。
本次IPO募集的资金可以大大缓解资金压力,但成功上市后,极其有利可图的压力将接踵而至。毕竟,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投资者和拥有股权的员工负责。
02.吉利"重新开业,极氪何去何从?
极氪脱胎于吉利,却需要“告别”吉利。
据悉,36氪CEO安聪慧将36氪的未来目标定为“2025年销量达到65万辆”和“全球前三大豪华电动车品牌”要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何小鹏
去年,36氪能够实现15%的毛利率,得益于母公司吉利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制造工厂的帮助。
作为氪金最大的依仗,吉利五年投资数百亿的成果SEA的庞大架构是氪金最骄傲的成就,这是其他新势力所不具备的,也是氪金最大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3月起,36氪已从领克独立,但吉利控股背后仍是其控股股东浙江36氪智能科技。因此,自氪成立以来的费用和摊薄净亏损都来自吉利的输血。
在吉利眼中,新能源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此前,吉利还孵化了几何、瑞澜等新能源市场品牌,但它们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麻烦。只有极其成功的出圈,随着吉利的不断输血,也能看出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视和决心。
一方面,吉利必须抓住新能源市场的东风,因为国内传统车企在孵化新能源品牌后正在迅速扩张,而吉利在失去之前品牌的过程中早已落后于同行;另一方面,后起之秀们早早登陆资本市场,吉利在布局和商业模式上都落后。
双重压力下,吉利选择“重开”。
2023年2月,吉利汽车成立了全新的新能源子品牌——吉利银河,隶属于吉利汽车品牌,技术投入和营销方式完全相同。
据悉,吉利银河专注于20万元以下的大众市场。凭借吉利的技术背景和成熟的渠道,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银河E8、银河L6和银河L7都有不错的销量。天龙d5000评测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车展上,银河汽车还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全尺寸SUV银河星舰。
这对于母公司吉利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36氪来说,这家母公司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由于吉利手握几何、银河、领克、极氪、瑞澜、极越(原极越)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品牌,倾注了大量资源,这将直接反噬吉利自身的利润水平。在2023年的年中报告中,吉利大幅度增加了分销和销售费用。
对此,吉利汽车解释称是受直销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影响。
虽然吉利在不断给氪金输血,但我们可以发现,氪金并没有选择加大技术投入,稳固高端形象,而是主动降低价格区间,开始向更注重性价比的20万级价格区间过渡。
与愿景背道而驰的未来规划和急于降价销售的战略布局,资本市场很难继续看好。
参考:
“富二代“极致氪金,总是独自成长后的辉煌——蓝鲸财经
梦想IPO,2024年快乐至极?——极限日常
极端氪“弯腰”列表-光子星球
小米割了一把氪金刀——魏冉先声
飞信晨曦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极氪成功赴美上市,与小鹏就差一个涨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