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 除了院士与公众面对面,还有哪些亮点?

封面新闻记者赵宇生技术交流 翻译

2024年5月18-19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迎来20周年。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力争20年科学新征程”。md5校验工具打不开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向公众做科普报告。封面新闻记者赵玉玺摄

从2005年开始,每年5月的周末,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都会“开门迎客”,开放国家级科研站点,组织“硬核”科普活动,由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直面公众,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今年,中国科学院精心组织了公众科学日20周年纪念活动。

步入中科院学术殿堂,在陈润生院士与青少年的对话中开始对科学的探寻;从翟院士的报告看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球;听科学家和AI虚拟人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

5月18日,公众在参观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沙盘模型。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

从学术会堂到创新文化广场,以列车形象为载体,展示中国科学院75年来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和20年来公众科学日的经典瞬间。从“科学之春站”到“科学新时代站”,我们可以看到齐飞作为科学创新和普及两翼的发展历程。公众还可以走进周边的化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文献信息中心,感受美丽的化学,探索声音的奥秘,畅游纳米世界,了解碳,观看中科院科技成果展。

院士群体进一步发挥“四个模范”作用。李家纯、王敬先等50多位院士围绕各学科和公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举办科普讲座、在线问答、互动交流,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释疑解惑,鼓励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在国际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日的国际化元素越来越多。青藏高原研究所邀请尼泊尔中学生参观中科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的科研观测试验场地和设施。武汉植物园以昆蒙框架为契机,在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园在行动”等主题活动。

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和三所附属大学如期向公众开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海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强度激光物理、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常熟农田生态系统、策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都在平日里揭开了“神秘面纱”。

20年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是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起步的。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深度和广度齐头并进。已发展成为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已成为公众了解科技进步、与科学家交流、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c语言求最大公约数辗转相除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直击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 除了院士与公众面对面,还有哪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