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余承东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了吗?
现在,当我们打开华为官网时,我们可以发现余承东的头衔已经从终端BG首席执行官变成了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已经由原来的首席运营官(首席运营官)何刚取代。
要知道,老余从2011年开始担任CEO,到现在已经快13年了。在此之前,终端董事长的职位是空。所以这一次,从外界的角度来看,总有从正面转向背面的意思。如此重要的工作变动也引起了市场的猜测。
有人说是因为前段时间的边境事故太麻烦了,我们应该避免它。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让他专心做汽车生意。
反正众说纷纭,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之外的人都不知道。
所以今天,我们不想猜测余先生的去向,而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余先生这几年给汽车带来了哪些有趣的变化。因为这是可能的,我的意思是这是可能的,他不会是未来举行汽车发布会的人。
很多人认识余承东是从华为手机开始的。在飞机圈混战的那些年,俞敏洪在手机前线再次喊出华为手机“三年内超苹果,五年内超三星”这与雷军等人也是一对台词,这可没少贡献话题。
近年来,余承东的主战场无疑从手机转向了汽车,在知识界如此多的汽车发布会上,他都是主角。
这些汽车也在蓄势待发,要求M9销售50万辆汽车,订单超过8万辆。
我为销售如此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事实。因为在余承东开始开车之前,华为的造车之路其实走得并不顺利。
华为与汽车相关的事务基本上由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处理,也就是汽车BU。余总2021年去车补,这个部门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
一开始,Car BU处于HI(HUAWEI Inside)模式,即负责为其他车企提供智能驾驶的软件和硬件。
当HI模型出来时,势头相当强劲。华为先后签约了三家车企,即BAIC、广汽和长安,它们都是大型车企。组合营销包括
但是合作的结果有点不舒服。
HI的第一辆车极狐Alfa S表现惨淡。2022年,月销量不超过1000台。与华为合作,HI版将加价10万元,销量更小。
极狐没有上去。第二次合作广汽在20年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们想在埃安AH8项目上合作两年。当汽车几乎量产时,广汽退出了,只能自己做。2018年荣耀10价格
而在那段时间里,偏偏市场上对车企的“灵魂论"”存在很大争议,而广汽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退出了。
最后只有一辆奥伊塔有点噪音,但他的车没有达到大爆炸的程度。
外面的车企没给力,而华为家族也出现了“内忧”。
汽车BU智能驾驶负责人苏青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特斯拉“杀人”这件事冲上了风口浪尖,据说特斯拉的律师函马上就飞了过来。
我不知道他是否飞了。反正很快,华为就把他辞退了。
你应该知道苏青不是一个无名小卒。他曾是华为终端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并领导了华为达芬奇AI芯片架构的开发。
因此,蒙塔纳最终默默地离开了华为。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余承东成为了汽车BU的CEO,他主导了汽车BU的另一个模式——智能选车业务。华为和车企共同开发车辆,并通过华为的渠道销售。第一个勾搭上的是赛勒斯。
余承东亲自来抓车,也确实有一套。天逸SF5是一款当时很少有人听说过的汽车,在与华为合作之前,它的月销量为几百辆。
但在一顿魔法变身后,他变成了M5并原地起飞。M5于2022年3月交付,在87天内交付了1万多台。
HI不温不火,但智能选车一炮而红。也正是源于此,两款车型的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要说为什么,其实并不复杂。
事实上,无论是HI还是智能选车,本质都是华为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品牌造车,但不同的是,HI模式是高大上地抓智能驾驶,华为只提供技术,其他的由车企自己来处理。
然而,在当时,智能驾驶大多是一种未来,消费者的感知并不强。他们只知道你很贵,但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贵。再看看福克斯Hi的版本,顶配已经到了42.99万。
在智能汽车方面,它是华为打造的智能座舱,华为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提供各种支持。
与智能驾驶相比,汽车使用频率更高,用户的感知度也很高。你用惯了华为的手机,再用就没有切换感了。
再加上华为营销的加持,明明是全球发布一款新车,却引入了华为的余承东。余承东通过各种“遥遥领先”,把世界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后大家都去店里看车了。华为专卖店的销售也给大家介绍了里面有多少华为技术。
可以说,这款车除了华为logo之外,已经与华为牢牢绑定。
双方这么一比较,显然老余头的效益更好,自然受到更多照顾。
所以没多久华为内部就有了动作。去年年初,一些媒体透露,在华为BU负责HI模式的首席运营官王军被停职,余承东负责智能汽车业务。
当时,它直接与华为不造车的文件一起出现在世界“华为问界”的宣传材料上,三年有效期即将到期。这些迹象一度让大家以为华为要造车了。
但众所周知,华为立即放弃了这些材料,并且任郑飞重申“华为不造车”,并把“华为问世界”这样的口号全部禁止。
老人亲自出门实际上反映了HI和智能选车的两条路线,华为内部也存在冲突。
一方面,华为一直希望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博世,通过电车上的新技术提高传统车企的产品竞争力。
HI mode其实也在这么做,但问题是产品卖不出去,华为确实需要汽车业务的血液,因为“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看看余承东的智能汽车选择。虽然在与车企的合作中有很多蛀虫,但目前的结果明显好于之前的合作。
M7改款打了个翻身仗,直接起死回生。M9在40-50万车型中的销量也很火爆。最近,汽车博主@孙邵军09说,M9已经抢了一堆宝马X5的销量。
智能汽车去年升级为鸿蒙系统智行,“边界”一词的代名词也从一个变成了四个“兄弟姐妹”,形势一片大好。
但令人纠结的是,华为虽然说与OEM有深度合作,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主导者,甚至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华为汽车”。
世界证明了大多数人认可华为,赛力斯似乎有点透明。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队友真的动不了,而华为没有办法这样做。
但无论如何,华为的实力可能会引来其他车企的嫉妒,这与其初衷背道而驰。你什么时候见过博世主动站在车企面前说话?
最终,华为被迫做出一个独特的举动,成立车合资子公司,并拉拢主要汽车公司投资入股。
只是现在,很难说这是否能彻底扫清这条路。至少除了长安没有其他车企。
对于华为来说,它必须同时运营四个汽车品牌,而且它还必须与Aouita和极狐等汽车公司合作,汽车BU预计将在今年实现盈利。现在是玩顺风游戏的时候了,所以它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因此,不管俞敏洪是否会再次从事汽车行业,华为的汽车业务肯定会增加。
说起来,其实在去年9月份,余承东就已经免去了车购CEO的职务,由金接任。
有趣的是,我发现金在北京车展前首次与媒体见面之前,已经担任了半年多的CEO。当所有高管在车展上高调互动时,所有人都找不到余承东,他只在公众日低调露面。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暗示,我也不知道俞经理的车是“晋升”还是“降级”。只是余大嘴这么多年在发布会上吹了这么多牛。虽然已经实现和没有实现,但在沟通上肯定是有帮助的。
对于华为来说,他有着不可替代的东西。
银保监会回头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余承东不当CEO了,汽车圈可能少了位高管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