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正在成为智能汽车最大的变数。
短短几个月,汽车行业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新M7回归,收获10万台订单;“新科技帝”M9还未正式发售,预定量已经超过3万台。明天将推出的第一款汽车S7不仅赢得了大量订单,还让行业做好了准备:在S7发布parking service的视频后,Ideal迅速跟进,发布了几乎1: 1的重演驾驶镜头。
不久前,辩论的高潮终于以何感谢老余的慷慨陈词而告终。华为定义舆论和市场的能力,让人们想起了它在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最前沿时的希望和荣耀。
理想是第一个学习的企业。如今,随着媒体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全面学习的同时,有员工曾在微博中直言华为要“拆分”。这可能只是少数人一时的情话,但现在,华为与长安的合作,让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却可能是更可笑的局面。
根据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计划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持股60%,长安汽车持股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协商。华为整合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涉及智能汽车驾驶解决方案、智能汽车驾驶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和智能车灯。华为将把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新公司的业务范围。
华为构建汽车生态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备忘录规定,目标公司将逐步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具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多元化公司。换句话说,这将成为一个由华为主导的开放的汽车生态联盟。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有汽车行业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的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余承东在谈到合作时说。
在这张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合影中,还出现了深蓝汽车CEO邓程颢。据报道,他在朋友圈转发并写道,“共同打造遥遥领先的智能电动车”。这可能是另一个得益于双方合作的品牌。此前,市场上一张华为BU领导来深圳指导的照片表明,深圳可能会成为新公司的股东。
双方合作的消息公布后,赛勒斯深夜紧急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华为独立公司的邀请,正在论证参与投资合作”。强调赛勒斯是目前华为汽车BU合作最深、范围最广、装载量最大的整车合作伙伴。车BU的战略调整不会影响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会影响对赛利斯的零配件供应关系,不会影响向AITO车主和潜在用户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
11月27日下午,余承东封存了与赛勒斯的合作关系,称“鸿蒙系统智行是目前华为与车企最全面、最紧密、最深入的合作模式”,“赛勒斯是我们鸿蒙系统智行模式中最早、最深入的车企合作伙伴”。
像涟漪一样扩散的市场影响反映在股价上。今天开盘,赛勒斯股价下跌近5%。最近一个月,随着全球销量的爆发,Celeste的股价也一路向上飙升,最高触及99元,目前收于76.09元。相反,长安汽车今天涨了10%。
今年以来,世界之交加速了智能驾驶的进程。一夜之间,智能上车成为行业共识。华为的HI合作模式终于打开了市场: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没有智能优势的车企可以通过加入华为的生态联盟迅速拿到一张入场券。
而且华为智能选车业务主要覆盖25万到50万的高端市场。华为与长安的牵手,显然是为了抢占20万以下更主流的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曾经是自主品牌和合资车企竞争的焦点。目前比亚迪牢牢掌握着这个价位段的定价权。新生力量也在觊觎这个正在下沉的市场。无论是小鹏、滴滴的子品牌,还是零跑已经排队的产品线,还是宝骏的品牌化云,都准备普及20万以下的智能体验。
以前的国汽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面临着智能化先天不足的短板。如果华为和长安的联合试点成功并推广,这将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巨变。
汽车事业部的利润压力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是手机业务受挫的不得已而为之。2019年,华为距离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品牌的宝座仅一步之遥。制裁后,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任命王军为新BU总裁,向轮值主席徐志军汇报。任亲自在文件上签字,定下了“华为不造汽车”的基调。“以后谁提建议造车,谁干扰公司,就可以调离岗位。”
但在不造车的指导下,如何参与汽车业务,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徐和王提出,华为作为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软件、计算和连接技术,业务面向车企,而不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Hi模式,王军解释了这项业务的核心内容,“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把数字世界带到每一辆车上”。在这条路线上,华为和长安推出了Aouita品牌。
然而,这并不是华为内部的唯一选择。也是在这一年,汽车BU业务的管辖范围由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余承东进入了这项业务的范围。与HI模式不同,他主张发展智能选车模式。“如果不进入市场,不帮助车企做好设计和体验,商业模式根本无法关闭。”
2021年5月,余承东兼任车步CEO。四个月后,王军的职位变更为车步首席运营官,同时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总裁。智能选车业务也蓬勃发展。华为和赛勒斯发布了品牌,并宣布将推出两款机型,M5和M7。
余承东希望将华为在手机业务上的成功复制到汽车行业。他曾高调计划2022年销售30万辆汽车,让特斯拉一年成功,两年暴涨。然而,无论是车BU的HI模式,还是智能选车业务,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2022年,M5、M7相继上市,以7.5万辆的销量成为市场黑马。但今年上半年,M 5和M 7的销量暴跌,最低徘徊在3000辆左右。市场对它失去了信心,直到新款M7回归。
Hi模式最大的挑战是合作车企的犹豫。2021年,SAIC的“灵魂论”将车企对技术核心流失的担忧暴露在大众面前。余承东还公开表示,BAIC将放弃Hi的合作形式,未来将选择其他合作模式——Hi路线处于弱势的尴尬境地。
他在电动汽车100人论坛委员会上吐露心声:现在他被制裁了,美国、日本、德国的车企都不会用我们的方案;在新生力量中,李利宾不会因为市场价值和控制点而选择我们;传统车企担心失去“灵魂”。“那我们的东西卖给谁呢?”
之前问全球新M7,现有“华为系”销量不成气候。2022年,极速福克斯Alpha S新HI版累计销量不足2万台;奥伊塔每月仅售出1000辆汽车。全球两款也已经被众多竞争对手超越,销量一度不再单独披露。
今年4月,一直打不开局面的BU系陷入低谷。据界面消息,华为内部R&D人员已经在和猎头接触另谋出路,员工私下讨论“留给老余的时间不多了”。另外,汽车是这样一个烧钱的项目。根据华为2022年年报,BU部门累计投入30亿美元,R&D团队达到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
汽车BU仍然是华为内部唯一亏损的业务。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收入10亿,不足以覆盖100亿的投资。对于在制裁中考虑生死、业务持续发展的华为来说,保存现金流和创造营收是衡量其汽车业务的重要标准。
华为曾计划车步在2025年盈利。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车购提前扭亏的目标是明年。即使到了今天,达到空之前的重视程度,依然是一项压力很大的考核任务。余承东在鸿蒙系统智行座无虚席的展位上也提到,经过多方计算,智捷S7四个版本全部亏本销售。他表示,华为未来仍希望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
所以汽车BU部门多次报包出售的消息也就不难理解了。今年8月,有消息称华为有意与重庆SASAC讨论合作,推动Car BU独立运营,“以类似荣耀solo的形式”,遭到华为否认;11月,传闻中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大众。据悉,大众汽车计划打包购买华为的软件技术,包括智能驾驶,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大众汽车中国首席执行官冯已经证实了合作的可能性,但双方没有明确的合作内容。
新车很难避开华为。
现在,华为与长安的合作仍然代表着“不造车”的核心——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在合作中重申,“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的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我们将继续履行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崛起。”
一度宣布无法与华为在谈判中达成一致的广汽集团,近日也放松了语气,明确表示:“华为一直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项目仍在积极推进中。”
根据摩尔定律的推演,人们认为智能电动车的终极概率会沿着手机行业走下去,从“中华酷联”之争到“华米OV”,在扑克桌上的地位有限。面对被视为行业淘汰赛的2023-2025年窗口期,李斌认为,车企年销量200万辆是生死线;何肖鹏将推广门槛定为年销售规模300万-500万;Ideality曾预测,只有五家公司可能最终出现在牌桌上,包括华为、比亚迪和特斯拉。王兴曾经面对华为的进入,感觉特斯拉终于迎来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然而,当智能加速到来时,上半场领先的球员已经面临落后的威胁。
王传福曾经强调过精准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如果企业战略方向错了,损失50亿可能不算多,但你损失了3年,这很重要。”比亚迪曾经鄙视智能的应用。现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市场,王传福可能会感受到错过时间的焦虑。一旦华为的技术被广泛赋能,比亚迪20万以下的市场将受到极大威胁。
理想也在加紧弥补短板。CEO李要承认在智能上的投入晚了半年,但他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让李成为智能驾驶第一梯队。按照计划,其智能驾驶团队明年将扩充至2000人。
事实上,随着HI模式的出现,华为与传统车企的合作,不仅威胁到现有的头部品牌,更重要的是隐含着改写市场格局的可能:当长安汽车与华为的结合得到市场的验证,华为与传统国企的合作公式,将以互联网思维改写市场被新生力量或颠覆者主导的结局。总会有一个华为系成员的市场空间空,新势力默契的桌子除外。
传统车企有市场规模,有供应链。现在,他们在市场的洗牌中获得重新选择的机会,通过与华为的技术合作拥抱市场,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硬币的另一面是,蛋糕因新生力量而变小了。市场将分为华为部门和非华为部门。天花板已经出现,新势力再怎么发展,也无法超越这个预先定义好的势力范围,就像国外车企进入中国的时候,合作伙伴已经提前圈定。
这一限制也将毫无歧视地落地在智能选车业务面前。在广汽车展上,余承东将“鸿蒙系统之星”的覆盖范围定义在塞勒斯、奇瑞、BAIC、江淮四家企业。
“未来5-10年,只有少数汽车厂商能活下来”余承东说,“长期来看,和华为合作紧密的厂商也能活下来,成为这一代的少数幸存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华为牵手长安,汽车行业20年未有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