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度学习的商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随后各大科技公司纷纷走上自己的AI之路。有人以算法突破出名,有人以算力收割市场,当然更多的公司失败了,成为AI泡沫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科技公司的AI竞赛中,有一家公司的模式非常特别,那就是华为。
如果把华为的BG和业务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会发现华为的AI布局极其广泛。熟悉华为业务的媒体和分析师很难描述华为的AI布局,从AI大模型本身到AI算力、自动驾驶、手机AI语音助手,再到煤矿智能、港口智能、医疗智能等。
为什么AI技术在华为发展到今天这么复杂的局面?
华为对AI的战略规划是什么?或者说,AI带来的智能进化机遇在华为的整体战略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2018年提出的全栈全场景AI到今天,华为的智能战略是否有阶段性变化?如果有,变化的核心是什么?
让我们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4月17日,华为在深圳召开第21届分析师大会。在此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副董事长徐志军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全面智能之路”的演讲,阐述了华为“抓住智能战略机遇,推进全面智能”的一系列举措。
基于此,我们可以横向比较华为与全球其他科技公司在AI技术上的战略差异,并由此推导出“华为智能模式”的影响和意义。
在印度的加尔各答,有一棵名叫Thimmamma Marrimanu的榕树。它是吉尼斯纪录认证的世界上最大的榕树,占地约1.4公顷,由410多根气根组成。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华为的AI之路就是要变成这样的榕树。
榕树和杉木:不同的人工授精途径假面超人vcd
“技术作为人的力量存在于本源中,或者说技术本身就是本源。”
——伯纳德·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
一个足够大的公司应该如何做AI,或者说如何将自己庞大的业务量与AI机会对齐?
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供应链位置做出不同的选择。横向看,我们可以把不同的AI路线对比成三种模式:冷杉模式,灌木模式,华为在做的榕树模式。
要理解华为的AI战略,就必须把它和另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
所谓枞树模型,是指追求算法核心突破的“向上模型”。就像杉树不断向上生长一样,这种模式下的企业追求以巨大的成本完成AI模式算法的领先,然后用树的“高度”覆盖整个生态丛林。
无论是收购DeepMind,推广AlphaGO的Google,还是大力支持OpenAI的微软,都是采用杉树模型来加强自己的算法中心化,然后希望以模型领导权换取整体业务的加持。
另一个更成功、甚至能在AI浪潮中捕捉到更直观收益的模型是灌木模型。
灌木生活在树下,为它保护土壤和水,并让它自己茁壮成长。这类企业选择为AI算法的突破性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和便携设备。AI算法会不断进化,基础设施需要提前准备。这就给了计算能力、存储、网络等厂商在供应链上卡住的机会。在今天的情况下,NVIDIA是最大的“AI灌木”。几乎任何一棵AI树想要成长,都离不开NVIDIA在底层的计算电源。
但是,无论是杉木模型还是灌木模型,都表现出一个共性:头能吃下所有的食物。
只有拥有最强的算法,最大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才能获得AI行业的生存空和绝对话语权,处于追赶期的腰部玩家很难赶上。比如Meta,X,甚至苹果都被拉出了AI竞赛。
华为开始做AI的时候,面临这样的情况:做算法不会有谷歌和微软的优势;算算,不会有英伟达的实力。而如果选择任何一条单一路线,都无法发挥华为最大的优势:华为是全产业链的公司。
在全球科技格局中,还没有一家企业像华为这样布局了如此广泛的产业链。庞大的产业链意味着商业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AI竞争中,华为很难把某一项AI能力做得特别强,更不可能成为全球AI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一环。但华为可以让每一个业务场景都充满AI,以AI覆盖的广度换取单个算法或硬件的高度。
诺基亚5300
这和榕树的生长模式很像。达到一定高度后,榕树不再向上生长,而是向水平方向扩展。每一根气根都向外延伸,就会长出一棵新的榕树。以此类推,最后,榕树可以“独立成林”。
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华为自身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华为在AI技术上必须走榕树路线。一条让AI的根充满所有商业场景的路线。
扎根四面八方:华为给AI生态带来的改变天语E379
“通过革命从一种范式过渡到另一种范式是成熟科学的通常发展模式.”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华为是一家非常擅长横向扩张的公司。从历史上看,华为的发展路线是遵循云、管、端的逻辑,继续以商机为锚点,以研发能力为基础,不断横向开拓新市场。从运营商到企业业务,是抢占企业网络的锚点;从企业到终端业务,抓住运营商OEM是锚点。
当AI作为辅助工具,一个通用技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华为看到了一个全面拓展各个业务边界,孵化新战略的机会空。
2018年4月,华为在分析师会议中宣布将推进AI战略。这一战略的真面目在今年10月的全连接大会上正式公布。基于不断上升的计算能力,华为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到2023年9月,华为宣布将进一步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这五年可以看作是华为以AI为核心的战略的第一阶段。
现阶段,华为的做法是基于Ascending AI computing同步开发AI算法、AI开发平台和其他软件,然后将这些软硬件能力整合到华为的各个业务系统中。从通信到IT,从云计算到消费终端,从能源到汽车,只要有华为的业务布局,就会把AI作为推动行业创新的变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五年里,华为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冠以“智能”二字。AI成为华为榕树的新根,开始全方位落地。AI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机制,在华为横向业务发展中也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
如果说算法更好,计算能力更大,是AI发展的传统范式,那么华为选择了业务场景为牵引,AI与自身系统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至少可以说构成了新范式的雏形。
在这个范式中,华为也做大模型,做底层AI算力,但并不要求其中一个必须大于世界顶尖水平,而是以AI业务的广度和挖掘新机会的能力来判断AI的价值。
所以,当我们提到华为的AI技术时,不会像提到OpenAI或者NVIDIA那样引人注目,但同时又觉得它无处不在,很容易发现很多。回顾华为智能战略的第一阶段,我们会发现它推动了不同领域的智能化水平,甚至在很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华为打造的崛起生态,面对NVIDIA不断收紧的GPU供应和近两年不断增加的地缘政治压力,中国的AI产业会有怎样的焦虑感?要知道,目前来看,提升几乎是独立AI算力中唯一可以大规模出货并占据固定市场份额的选项。国内约10%的AI算力需求已经成功迁移到上升生态。面对进一步加剧的AI技术博弈,中国的AI生态因为瑞星系统的存在而获得了战略空空间。
再比如,在具有传统优势的通信领域,华为积极推出了融合AI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自动驾驶网络ADN。这种可以极大缓解复杂网络运维压力的技术能力,在今天得到了整个通信行业的认可和模仿,从而引发了无线、数据通信等通信行业的设备迭代热潮。
在终端领域,端到端的大模型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早在2017年,华为就推动了端侧AI能力的建设。从华为开始,整个产业链行业都以端侧AI算力为核心竞争模块,进而向PC、电视等终端行业释放端侧AI浪潮。
在企业AI领域,华为在2017年提出了ei企业智能服务的概念。随后,2018年推出AI开发平台ModelArts,2021年推出专注行业智能的盘古大模型。在该领域,一方面,华为是云计算、企业ICT等市场智能化演进的先行者,推动了两个行业全面转向AI技术路线和智能化发展方向。更关键的是,华为在几个关键行业积累了重要的智能经验。在金融、工业、矿业等领域。,华为拥有最丰富的智能经验和最成熟的方案。在普惠期待行业智能化方向,但缺乏具体实践路径的背景下,华为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更多变革的导火索。
从上面列举的方向可以看出,华为抛出的很多AI树根已经落地生根,改变了相关领域的AI生态格局。
华为AI的核心逻辑是让这项新技术在主导业务端领先,在非主导业务端独树一帜,从而全面拓展业务边界。同时,华为还有一个AI商业逻辑,就是看AI技术本身的发展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当发现机会时,它将通过原有的业务布局+R&D能力提供广泛的供应。比如华为提出AI大模型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运输能力的综合发展。
华为的榕树模式可以说是借鉴了杉树模式和灌木模式的不同业务核心。但这种广覆盖是基于华为自身广泛的业务覆盖。AI气根向外延伸,华为本身就是一棵巨大的榕树,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当AI根向外发展,成长到一定阶段,要通过业务组合和技术整合,连接起来获得新的森林。
这是华为从智能战略向全面智能战略转型的第二阶段。
来自四面八方的森林:步入智能的第二阶段
“对于理解不确定的创新过程,个人经济激励的解释不能取代从战略、组织和技术创新领域理解行动及其后果的理论。”
——冯路《新的火种:走向自主创新2》
在推进智能化战略五年后,华为悄然升级了战略。这种变化有很多原因。第一,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AI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强化了外部市场对AI的预期,同时也大大拓展了AI技术的价值可能性。很多企业都在这个阶段调整了智能化战略,华为也不例外。
对内,华为在智能化第一阶段布局的多个业务板块已经成熟,可以从单点开始落地,成为点与点之间的连接。期待从这些多点连接中收获价值传递带来的巨大机遇,是华为推动智能战略向第二阶段深化的主要考虑。
继续用榕树的比喻,第一阶段是让气根长出来,第二阶段是让正在生长的气根连接成新的森林,继续扩大整个榕树的覆盖范围。
在新的阶段,华为的智能战略也将呈现出新的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可以总结为三点:
1.通过AI能力打造更强的生态基础。
在地域等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做生态是华为的第一要务。AI计算生态本身就是华为生态布局中的关键一项。同时,AI技术也是终端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生态中的关键加持项,是开发者认识到鸿蒙系统和欧拉有机会、有潜力的关键支撑点。
未来,华为将继续打造CANN和MindSpore,巩固崛起生态的稳定性和活力。
同时,华为也希望基于华为云打造统一的开发者入口,让开发者在鲲鹏、盛腾、鸿蒙系统生态之间自由流动。智能撬点是华为实现计算第二选择和移动终端第三代操作系统的关键。
2.通过AI能力不断将华为内部能力向外转化。
在“自己先跳伞”的传统下,在ICT领域,我们知道当今业界很多主流标准和解决方案都源于华为。而很多下一个“降落伞”将与智能能力密切相关。在华为内部,AI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R&D、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用户体验、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等流程。这些内在能力的外化也是智能战略升级的力量之一。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在本次分析师大会的《面向智能时代的思考与展望》主题演讲中提到,华为将基于盘古大模型和优质企业数据构建大企业模型,通过大模型重构商业模式。一方面,AI大模型与人结合,让每个员工都有一个懂我的智能助手;另一方面,AI大模型与物结合,将大模型全面引入R&D、销售等领域,重构运营模式,提升业务效率。
从华为到市场环境的AI流量,在新的战略阶段将得到重视和加速。
3.通过AI能力为关键业务开辟新的机会。
通过AI能力拓宽业务边界的路线将在华为新的智能战略周期中得到保留和加强。在通信、IT、终端和新的机会,比如汽车、能源,我们会看到AI技术的加入和释放,尤其是大AI模式。
例如,在企业智能领域,华为云将在盘古大模型、上行云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AI原生云基础设施,通过挖掘重点行业的智能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复制,在行业智能领域获得更广泛的价值。
在通信领域,华为希望将AI大模型的能力与ADN自动驾驶网络进一步结合,实现高度自主的自动驾驶网络。华为将目标定义为以“零等待、零中断、零接触”为标志的通信业务体验。同时,通信模式也将成为华为的主要业务发力点。
在终端领域,华为希望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小艺术”超级代理,让大模型为用户配备智能助手。同时,鸿蒙系统Next将成为原生智能操作系统,并建立统一的AI能力基础。
在外界十分关注的汽车领域,华为希望继续发挥其高水平的智能驾驶能力,最终实现无人驾驶。不久前,华为刚刚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干坤,带来了干坤ADS 3.0等能力的全新升级。汽车领域正逐渐成为华为智能战略的主要落地点。
整体来看,华为智能战略的第二阶段,既要捕捉大AI模式带来的技术机遇,又要在整合华为前期智能业务布局的同时,开拓新的机遇空。云、汽车、数字能源是华为智能战略新增长点的三驾马车,打造生态的任务也将在现阶段从“0到1”向“1到n”转变。AI带来的差异化能力将在华为打造的计算、操作系统等生态系统中发挥更重要、更复杂的作用。
华为对AI的期望值开始提高,对AI的价值反馈要求更加具体。与此同时,华为手中的AI牌也在增长。多对多形成了华为全面智能化战略阶段的发展新局面。
传导:由“华为智能战略”引发的思考
“技术科学在本体论层面上深刻地改变了科学研究的对象。今天的科学几乎已经不讨论与人类无关的实体和过程,而是更多地关注我们手中的科技创造所带来的影响和副作用。”
——马丁·开利《如何捕捉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联系》
在讨论企业的AI战略时,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简化的逻辑。通常会问,你有天赋吗?人才有算法;你有名片吗?有卡就有计算能力。
但是,华为的智能战略告诉我们,AI战略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二元判断。AI不是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暴力叠加,它是一种灵活性很强、应用很广的技术。它会不断自我发展,同时也能适应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业务、不同发展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华为AI战略的新范式。在这种范式下,企业的资源和业务都不是为AI服务的。相反,AI技术是为企业的业务布局和发展目标服务的。成功的标志不仅要看“你能做什么样的AI”,还要看“什么样的AI能帮到你”。
诚然,华为的AI之路很难复制,几乎不可能复制。因为这与华为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全栈技术研发投入密切相关。但战略核心可以借鉴和推广。华为在AI上战略特殊性的关键词在于:传导。
我们可以发现,在推进AI技术赋能业务、构建差异化的过程中,华为一直在多个领域进行价值传递,包括:
1.华为独创的产业链布局和业务场景。比如通信,IT,终端。
2.华为的人工智能位置优势,比如盛腾、盘古模型、端到端AI等技术能力。
3.3的进步。AI技术本身,比如捕捉新的应用边界,大模型的新需求。
4.华为需要探索的新机会,比如汽车和能源。
华为的做法是将这四层价值不断组合甚至融合,从而实现价值传递。比如在汽车领域,整合华为自身的ICT业务优势、AI计算能力等AI技术优势、大模型等AI进化,最终实现三个方向的优势到机构输出的新契机。
不断排列组合,释放连接之间的传导价值,是华为智能战略的核心。未来五年,随着华为AI基础能力的成熟,智能战略将进一步从基础期走向连接期。
这个策略的逻辑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人说某地发现了金矿,有钱人不是矿工就是铁锹。但实际上可能还有第三种商业模式,比如组织更灵活的服务团队,需要的时候卖铲子,矿工不够的时候挖矿,其他时间卖衣服,卖食物,卖交通工具。
一个机会被点亮后,能够长期受益的,可能就是那些能够灵活完成机会转化的人。
对于很多想要捕捉AI发展机遇,自身产业链优势明显的企业来说,可以借鉴华为智能战略的演进方案和内在逻辑。华为的战略确实更复杂,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增长点。
聪明的,可以选择从窄门进,到宽的地方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成为榕树:解析华为的智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