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技术人员在攀钢朱兰铁矿智能控制中心远程控制电铲。新华社记者郭宇摄
发展新型质量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深刻阐述了新型质量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吹响了因地制宜发展新型质量生产力的集结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放在首位并作出具体部署。围绕时代、因地制宜,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和要素变革,构建高效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从各地实践来看,培育和发展新型质量生产力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新质量生产力是创新的主导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道路,具有高技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特点。
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结合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布局建设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和平台体系,系统谋划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科技创新,丰富高质量科技成果来源。例如,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设立了全国首个“基础研究特区”,分两批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设立特区,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实施新模式;广东出台《科技创新条例》,明确要求基础研究投入不低于省级财政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的三分之一。同时,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打通科研经费跨境配置渠道,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科技项目。
加速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0到100的颠覆性创新,需要风险投资这个“催化剂”。许多政府设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例如,浙江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采取“子基金+直投”的运作模式,重点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及其15个战略领域、“9+6”未来产业进行投资。南京长江大桥英文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既关系到创新价值的实现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释放,也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各地将“硬科技”支撑与“软服务”加持相结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打造“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相融合的科技创新枢纽,破除成果转化“中梗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例如,江苏、浙江等省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江苏出台《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三年内建设20个以上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浙江杭州先后建成30个概念验证中心,积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安徽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实施方案》,探索“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
以新的质量生产力开辟新的赛道
新质量生产力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山西、上海、浙江等省份基于新的质量生产力对未来产业发展做出规划、方案或意见。其中,9个省份瞄准氢能、核能、储能等未来能源,7个省份涉及6G、量子通信等未来网络,6个省份强调深海空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2024年2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分门别类制定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建立省领导与未来产业集群对接机制,高水平推进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
与传统产业政策不同的是,不少省份开始系统谋划产业链政策,以“链条思维”培育新型优质生产力。例如,浙江提出“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升级壮大,前瞻性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引领区。四川提出围绕标志性产品编制产业链、创新链地图,加快布局标志性产品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优势的标志性产品。
一些省份以数据资源为生产资料,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算法和计算平台为劳动工具,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抓手,通过“数实融合”增添新引擎。例如,山东、江苏等省份加快布局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其中,山东强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构建“山东算力网”;江苏强调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大样板,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重庆、四川提出建设省级算力调度服务平台,统筹富余算力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节能环保。北京、上海等省份提出建设数据交易中心、完善交易体系,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以“双碳”为目标引领绿色产业集群日记谷雨时节45字
新质量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要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助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现碳中和。
不少省份以“双碳”战略为牵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例如,上海瞄准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绿色材料、节能环保、碳捕集与封存(CCUS)等新赛道,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广东按行业和领域制定了创建“绿色企业”的标准。截至2023年6月,累计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鉴于近年来国际“碳壁垒”日益逼近,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产品的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多国政府主动积极开展碳溯源、核算和交易。例如,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已部署开展重点产品或行业的“碳足迹”认证工作。浙江还率先制定了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地方标准,北京发布了碳中和地方标准和碳足迹核算指南。2024年初,江苏上线首个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并出台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山东、广东、福建和内蒙古获批建设国家碳测量中心。
多数省份提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或碳汇(碳票)交易试点。为示范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工具,引导企业减少消耗、绿色升级发展。例如,山东建立了财政金融协调常态化机制,运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力度。北京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川渝两地积极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量生产力呼唤新生产关系,关键是要打通制约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引导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质量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当前,各地主要围绕国企、民企、财税、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例如,上海实施了新一轮150项改革措施,探索了一批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创新举措;重庆推进“三攻一振兴”改革突破,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
同时,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化部署,突破行业和领域壁垒,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例如,上海实施全球优秀人才优先服务,推进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浙江设立20个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围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深化人才管理使用制度改革,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和科技评价体系,以“机制+实例”方式探索经验做法;山东制定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工作机制,梳理重点协同事项清单,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各领域协同。
此外,许多地方依托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更大开放推动更大改革发展。例如,上海、福建等10余个省份积极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功能;江苏主动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积极应对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主动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鼓励绿色贸易发展;湖南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功能,高标准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积极争取中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东芝手机屏幕怎么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的条件和基础不同,但只要因地制宜协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锚定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三大特征,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解决好创新链好技术与产业链新应用之间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黄潘彪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土地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