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3月29日报道,昨晚,小米集团(01810。HK),最终公布了小米SU7的定价: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这还不算34000-48000元的限时权益。
此前,智捷S7、极氪007、极氪001、吉利银河E8、智己LS6、小鹏G6等竞品相继上市,起步价低至20.99万元,让网友惊呼“雷军被友商包围了”。雷军选择交朋友,价格压力会给朋友吗?
小米之家成都万象城店
探索小米汽车专卖店:试驾至昨晚凌晨2点。
27分钟破5万套,创世版几秒售罄,线上热度也蔓延到了线下。3月29日,红星资本局实地探访了小米之家成都万象城店。虽然是周五工作日,但店里还是人满为患。小米平板2详细参数配置
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虽然上午10点才正式营业,但9点就有顾客到店试驾。“我昨晚一直开到凌晨2点。我们店的周末邀约和试驾基本都是爆满。”他表示,门店数量不能透露,但确实很多。
“标准版、Pro版和MAX版都很受欢迎,三个版本的性价比都很高”。目前小米商店没有相关统计。从他的推荐来看,标准版的卖点是低价,Pro版是续航,MAX版是性能。
红星资本局在现场看到,小米SU7的潜在客户大多是年轻人。陪同儿子看车的王先生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小米汽车的。“最近天气特别热。昨晚看完发布会后,我决定来店里看车。”
他儿子说他喜欢海湾蓝和霞光紫。因为续航看好Pro版,加上限时优惠,Pro版的价格与标准版相差不大。虽然MAX版本的性能最强,但他不愿意为跑车的性能买单。
上市后争议颇多:
取消投诉很多,F码被炒到5万元。
小米汽车上市第二天就引起了很大争议,维权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要求退还押金的投诉。
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根据官方数据,小米SU7上市27分钟,大订单量达到5万台。然而,多名消费者表示,他们在28日支付了5000元购买小米SU7,但在第二天取消订单时发现定金无法退还。雷军在发布会上承诺7天内无理由退订。
小米汽车回应称,7天内无理由退还押金。超过7天后,车辆配置将自动锁定,消费者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配置。一旦订单被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也不会退还。此外,现车配置的原始版本已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将锁定订单。
但有消费者指出是“误锁订单”,小米汽车APP的购车流程没有明显提示,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马克吐温代表作英文长帝ck25b烤箱是多少升
一位预订了小米SU7海湾蓝标准版的消费者表示,“小米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选择的配置意味着锁定订单不会退款,并且锁定订单确认时没有验证和确认过程,也没有签名和二次付款。即使我去4S商店购买,我也需要在确认订单后再次签名进行第二次确认,但小米什么都没有。”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小米汽车APP的确认页面上,押金通知中明确提到“锁定配置后,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押金不予退还”。
此外,据CBN报道,目前小米汽车的SU7 F code(优先购买权)已在二手电商平台闲鱼上架,最高价格达到5万元。一位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发的时候没人要(F码),昨晚要也来不及了。”
价格战之下,小米汽车强敌环伺。
小米SU7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激烈的价格战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容量有限。消费市场回归理性后,小米汽车强敌环伺的态势更加明朗。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15-30万元主要价格区间的纯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Model 3、智捷S7、小鹏P7i、樊菲F7、极氪007、极氪001、吉利Galaxy E8、比亚迪汉EV、深蓝SL03和大众ID7。
在这些竞争产品中,高端配置并不少见,例如激光雷达、8295芯片、800伏高压、碳化硅电机、续航超过700公里的CLTC电池、城市NOA、一键停车服务和其他功能。
相比之下,小米SU7的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
多个汽车品牌的销售人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小米SU7的定价在行业预期之内。“21.59万元的起步价对于400V V来说是合理的,800v 29.9万元的性价比确实很高,但竞品也不差。”“对比三电、续航、智能驾驶和各种配置,小米SU7没有优势”。
朋友们没有那么慌张,发布会后也没有密集的降价促销。小米汽车发布后,虽然吉利银河E8提供了“2000元至7000元的扩展礼物、6000元的可选基金和8000元的置换补贴”,但实际力度并不大;极其的,更是不动声色,说限时购车权按时退;对于直接被针对的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但有销售人员在朋友圈表示:“为什么不直接为特斯拉买一个基准呢?”
新闻发布会后,蔚来(09866)董事长李斌。香港/NIO。US),和雷军共同制作了一个视频庆祝。李斌说“SU7太猛了,我们的乐道品牌很难定价。”话虽如此,仍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蔚来第二个品牌音乐频道的定价,该频道将于第三季度发布。
红星新闻记者吴丹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实探小米汽车门店:试驾到凌晨两点,企业卖力营销后上市不久即引发较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