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交卷”:小米汽车没敢冒险

文/白如镜

准备了三年的小米汽车终于揭开了最终的价格面纱。

在价格公布之前,小米创始人雷军多次提高预期。不过最终小米汽车还是走了性价比的路子:小米SU7提供了三个版本,标准版为21.59万元,Pro版为24.59万元,Max版为29.99万元。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营销策略。雷军曾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小米SU7的价格展望,并先后拒绝了网友喊出的9.9万元、14.9万元、19.9万元等一系列低价猜测。史上最火五一收官是谁

如今价格公布,让人感到“意外的惊喜”。不得不说,雷军深谙消费者心理。

小米SU7最终给出了21.59万元的起售价,仅比19.9万元高出1.69万元。

这16900元的差距帮助小米跨过了20万元的重要心理价格门槛,并将其首款车型定位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分界线之上。同时,20万出头的价格也不会让米粉“高不可攀”。ingress卸载密码

从这个定价来看,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雷军并不敢冒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小米汽车原计划售价22.9万元。后来决定比特斯拉Model 3便宜3万,顶配版最早定价35万,最后直接吐血定在29.9万。这一定价是在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晚上敲定的。显然,这还是考虑到了小米汽车的基本盘——注重性价比的年轻人。

从小米SU7 21.59-29.99万元的价格区间来看,与特斯拉Model 3、极氪007、智捷S7、小鹏P7i等竞品的价格带基本重合。

对于这个定价,雷军表示:“在纯电动汽车行业,除了特斯拉,我不知道哪家还在赚钱。小米汽车SU7的定价不仅要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还要让我们承受得起损失。”

从财务实力来看,财报显示,小米集团2023年总营收为271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现金储备达到1363亿元。

这笔资金储备足够小米汽车在前期亏本寻求规模。毕竟,销量和规模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非常重要。

雷军不止一次表示:“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创业,我愿意把所有的名声都押在这上面,为小米汽车而战。”

图源小米汽车发布会截图雷军

根据官方消息,在3月28日晚上10点开放预订后,仅用了27分钟就已突破5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小米汽车已经一炮走红。

但这还没有结束,小米汽车还将迎来产能考验。如果参考小米汽车年产能规划8万辆的计算,理论上其2024年的全部产能已经被预订一空,这意味着短期内小米汽车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快速上涨的订单需求。

当然,既然我们选择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起跑,正如雷军所说,这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而不是后劲。

小米汽车,

还是走上了小米手机的“性价比之路”

小米汽车发布会当晚,雷军在微博中被网友誉为“雷神”,因为21.59万元的起售价被认为是“良心价”。在抛出定价后,雷军表示:“大家都太卷毛了,对小米的期望太高了。”

“走量”意味着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战。自今年前三个月以来,低价新车不断刷新消费者的预期。

“高预期”意味着大众期待小米汽车延续一贯的性价比风格。

2011年8月,标榜“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的小米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机,售价1999元,相当于在相同性能基准下将竞品的价格降低了近一半。最终,小米手机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迅速风靡市场。

因此,当雷军宣布要为年轻人打造第一辆汽车时,消费者也给予了小米更高的期望,期待小米在第一款车型完全配备时将起步价降至20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

总的来说,雷军并没有真正将起步价推到20万元以下,但20万元出头的价格还是给了消费者空的选择。

小米SU7价格配置图,小米汽车发布会截图。

具体来看,小米SU7标准版售价为21.59万元,后置后驱,续航可达700公里。它配备了纯视觉智能驾驶系统。动力系统为400V电压平台,加速为5.28秒。前后悬架均为高标准的双叉臂和五连杆结构。

PRO版的售价为24.59万元,其电池续航里程已跃升至830公里。它还采用后驱方案,配备了带有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并升级为800V高压平台。零百加速和前后悬架与标准版一致。

MAX版售价29.99万元,采用四驱布局,续航里程800公里,搭载800V超快充电技术,搭载先进空空气悬架系统和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辅助,零百加速缩短至2.78秒。

对于“小米第一款车,对标什么车”的问题,雷军曾表示:“小米SU7没有准确的对标车。在驾驶性能等机械品质方面,我们希望与保时捷Taycan Turbo相媲美;;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希望能与特斯拉Model S相媲美。”

当然,从小米SU7公布的实际价格来看,上述两款车并不是真正的竞品。

从价格来看,小米SU7的竞品车型主要包括特斯拉Model 3、极氪001、极氪007、智捷S7、小鹏P7i、比亚迪汉EV等。在这些竞品车型中,特斯拉Model 3是销量最高的车型,2月销量为2.41万辆,售价为24.59万元至28.59万元。

为了赢得更多的性价比优势,小米SU7的起步价比Model 3低3万元,并给出了更好的配置和性能选项,包括7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73.6度的电池,而Model 3的续航里程为567公里,电池为60度。

不过,小米SU7和Model 3的低端版本都是400V电压平台,但隔壁售价20.99万元的极氪007已标配800V高压平台。相比之下,小米SU7只为售价29.9万元的顶配机型配备了800V高压平台。

两款车型的定价配置非常吸引人。007的起售价为22.9万元,配备800v高压平台和智能驾驶功能;极氪001起售价25.9万元,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

此外,在电机性能方面,小米电机为V6和V6s,峰值转速为21,000 rpm。相比之下,智捷S7的设计最大电机转速可达25,000 rpm,出于安全性和耐用性的考虑,实际运行中被限制在22,000 rpm。SAIC智己LS6的电机可以达到22,000 rpm,起价超过21万英镑。

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的阶段性目标是进入纯电动豪华车产品前三。

根据懂车帝平台的“纯电动轿车”销量排行,起步价20万以上的轿车中,特斯拉Model和极氪007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名,极氪007近两个月的月均销量在4000-5000辆左右。如果小米汽车想要实现跻身前三的目标,需要确保每月5000台左右的稳定销量水平。

作为市场新人,小米汽车不得不应对来自传统汽车巨头和新兴造车对手的激烈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同行不断的价格战围攻中。

朋友欢迎小米汽车进入,来自雷军微博。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21.59万元的起售价让SU7有希望在激烈的战场中突围。3月28日发布会当晚,微博热搜前两名分别是小米SU7和雷神。根据官方消息,小米SU7仅用4分钟就破万元,7分钟破2万元,27分钟破5万元。

被挂机后,小米粉丝继续买单?

从来没有一款车,立项以来的每一次进展披露都能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讨论,但小米汽车做到了。

三个月前,小米汽车召开技术发布会,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达480万。截至发稿,带有“小米汽车”的微博话题讨论量已达50万,阅读量达7.4亿。

3月14日,小米开启线上预约品鉴活动,预计将在全国29个城市的汽车销售门店开启SU7静态展示品鉴活动。随着小米SU7的发布日期,仅仅过去了24小时,雷军在微博中发文称,一天内预订SU7的人数增加了10多万。

自3月25日品鉴会启动以来,许多媒体报道称,即使是在工作日,当只能静态品尝外观而无法看到内部时,小米汽车的门店也是人满为患。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约有400人预约首日进店,成都的另一家门店估计单日将有600组顾客进店。而且由于人流量大,在销售人员陪同下进店的每批消费者的看车时间仍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

3月28日,480万人观看了小米汽车的正式发布会。小米的汽车没有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米和雷军给了它很高的话题和巨大的流量。

营销本身是小米熟悉的。毕竟小米是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开山之作,把互联网营销玩到了极致。

小米汽车发布会截图

自去年12月小米汽车召开首次技术发布会以来,小米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营销节点,以确保小米SU7始终处于舆论焦点。

1月8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开始推送《小米汽车回答网友100个问题》一文,分三天发布,回答自预发布以来的网友提问;1月22日,小米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路测。

2月9日,小米SU7车模登陆央视春晚;2月22日,小米首次“人车全生态”发布会召开;2月26日,小米SU7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全球首发。

3月12日,雷军在微博正式宣布小米SU7将于3月28日正式召开上市发布会。3月19日,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亮相;3月25日,小米SU7在全国29个城市开启静态品鉴会。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并上土邦微博热搜。

纵观这三个月,小米逐步揭示了小米SU7的进步和亮点,确保产品始终保持在公众视野的核心位置,并精心构建了一场持久且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营销活动。

自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以来,雷军成为小米汽车的官方代言人和宣传大使,并积极入驻包括微博、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和Tik Tok在内的众多主流社交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其广泛的个人影响力来推广小米SU7的话题。

如果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营销可能不会像小米汽车那样顺利。对于小米汽车来说,“米粉”无疑是基本盘。

咨询公司蓝捷路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示,小米SU7的预期用户中超过90%是“米粉”。从财报数据来看,小米的网民规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领先优势。2023年,小米全球月活用户达到6.41亿。

因此,巨大的流量、高话题性和米粉基础被认为是小米汽车在汽车圈的最大优势。但这种还没开始的巨大流量能转化为销售额吗?

根据蓝捷路的调查报告,以米粉为主的潜在用户对400V单电机磷酸铁锂电池低配版的预期价格为19.5万元,对800V双电机三元锂电池高配版的预期价格为25.5万元。

因此,21.59的低起步价可以视为更适合潜在用户的预期定价,这也是小米SU7在发布会后半小时内突破5万台的原因。

图源小米汽车关伟

更难的是小米SU7接近30万的高配可能不在潜在用户的心理预期之内,但好消息是小米手机已经迈过了高端的门槛,这表明米粉已经逐渐接受了小米的高端转型。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小米手机在4000至6000价位段的市场份额已占16.9%,而2022年仅为7.6%。此外,2023年,小米高端手机出货量(3000元以上)占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超过20%,其中第四季度占比28%。

小米公司总裁陆魏兵也表示,小米将继续推进高端战略,并计划今年突破6000元至10000元的价格区间,并以此价格形成规模。

总之,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小米汽车,高端化之路是必然的。

被同行包围,小米汽车压力很大。

尽管小米汽车拥有其他新势力车企所缺乏的庞大流量和粉丝基础,但现在尝试在新能源汽车餐桌上讲述高端故事恐怕不是一个好时机。

新能源汽车之战已经进入下半场,几乎所有车企都在最后的淘汰赛中艰难生存并继续前进,而激烈的竞争则是赤裸裸的价格战。8139网卡驱动 2006年 Vista

今年比亚迪提出“电低于油”的口号后,很多车企纷纷效仿。比亚迪驱逐舰05荣耀版车型的指导价格为7.98-12.88万元,长安启源A07的起售价为13.59万元。蔚来汽车采用Baas方案变相降价。自今年年初以来,至少有20款车型正式宣布降价。

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基本告一段落。在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排名中,最畅销的车型基本上都是10万级车型。尽管价格战仍在继续,但蔚来和小鹏已正式宣布,它们将推出价格较低的子品牌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价格战“全民狂欢”的情况下,小米SU7不仅需要面对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极氪001、极氪007、小鹏P7等老玩家,还需要随时被众多汽车品牌和新系列包围。

吉利银河和小鹏P7i,来源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例如,吉利汽车去年推出了“银河”系列,主攻15-30万元的消费级别,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发布7款不同的车型。同时,蔚来汽车筹划已久的子品牌“乐道”也瞄准了20-30万元的汽车细分市场,首款车型有望在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每一次产品发布会都可能重塑市场竞争态势,任何一次技术创新都可能引发市场格局的深度调整和重构。

当然,对于现阶段的小米汽车来说,能够将定价锚定在20万元以上的水平,意味着其已经迈出了高端化的第一步。

毕竟小米创业之初就是靠极致性价比和压缩硬件利润赢得市场份额,之后才逐渐尝试和推广高端产品线。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市场和消费者逐渐接受的过程。

相应地,在涉足汽车行业时,小米汽车大概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窗口,让“米粉”乃至更多消费者逐渐理解和接受小米从性价比转向高端定位的价值主张。

但从造车规律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是在前期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给出的低价,这意味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特斯拉一家纯电动汽车品牌实现了稳定盈利。虽然比亚迪和李也是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但比亚迪的利润主要来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LI在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主要是由于其专注于增程电动汽车市场。

另一方面,尽管华为已强势进入汽车行业,并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地位,但于华伟城东曾表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将在今年内实现盈利。不过,相比华为的技术赋能而非亲自造车,小米直接投入重资产进行整车制造的道路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

纯电动汽车的盈利能力仍然是行业的一大挑战,因为它需要巨额的长期投资,只有生产规模足够大才能实现投资回报。

不过,最近披露的小米集团财务报告也显示了小米死磕造车的“信心”。

2023年,小米将在R&D投资19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汽车产业投资。自披露投资汽车业务以来,公众对该业务的投资已达98亿元。据雷军透露,到2026年,小米汽车在R&D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小米为烧钱的汽车业务囤积了“粮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现金储备达到1363亿元。

自2021年3月小米高调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千个日日夜夜。与韦小立等先行者的创业历程相比,这三年并不算长。很多造车的“前辈”由于资金链断裂,在大规模生产的临界点之前离开了,而小米汽车已经成功走到了产品发布的实质性阶段,已经迈过了一道坎。

如今,大规模交付指日可待,小米汽车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产能考验。要知道,产能危机几乎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噩梦。

小米汽车工厂,图源小米汽车官网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根据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年产能为15万辆,将于2023年6月建成。第二阶段计划于2024年开始,2025年完成。根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的预测,小米的第一阶段产能计划不到8万台,出货量估计为5-6万台。

在去年12月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雷军就已经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产能瓶颈,他表示,“我特别担心如果它不火,大家都不买账;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要等上一两年,那肯定就惨了。”

诚然,小米汽车为小米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增长期,但雷军的创业神话能否延续并带领小米汽车突破产能难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答案仍需等待时间揭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雷军“交卷”:小米汽车没敢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