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消息2024年,全国人大会议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实现。双碳”目标提交了提案。
W300材料多少钱一公斤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资料图)兽交片
李书福在两会提案中指出,自2020年中国郑重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一系列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建设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文件相继出台。1+N & quot;政策体系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积极护绿、降碳减排。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应该充分利用。链长”功能,引导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有效降碳,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了2022年的高增长态势。全年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份额达到31.6%,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得益于政策引导和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大力推广,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有了明显改善。此外,在我国,占汽车保有量约11%的商用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汽车的56%。商用车碳减排对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李书福看来,“低碳"发展仍需政策保驾护航。
特别是欧盟、美国等地相继出台了“反补贴”& quot碳关税“一系列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国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对于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仍处于探索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广泛、标准不统一,进一步加大了短时间内实现国际互认的难度。
同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积分法”)以控制油耗和电耗为主要手段,自2018年以来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50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但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超过30%,积分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业内普遍认为积分办法的促进作用在减弱;另一方面,积分法不符合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意见》。最后,这也是当前行业需求最迫切的方面,“积分法”可以解决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碳关税”等技术壁垒。
考虑到减排效果、自主可控和成本等因素,车企优先推进了自身的节能降本降碳手段,但上游供应链减排、低碳能源和产品研发均进入了可控能力有限、成本投入较高的困境。
李书福也指出,虽然数字化、智能化碳管理平台在碳管理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由于市场前景广阔等因素,企业和咨询机构都在开发不同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行业内没有统一的平台管理标准和监督机制,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不仅造成了该行业如何选择碳管理平台的困惑,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针对上述行业的现状,李书福还提出了四点建议:
1.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国际趋同和互认。
2023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到,到2025年,在国家层面出台5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初步建立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立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体系, 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将显著扩大,并将建立一些关键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品出口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势明显。为了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需要成为2025年发布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2.优先推进积分法与碳减排制度的联动机制。
加快出台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相关配套机制,推动和促进汽车产业低碳转型。2023年6月发布的新版《积分办法》提出“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池”目前,多数企业已参与积分池建设,新版《积分办法》已"提前出炉。及时研究建立本办法规定的积分制度与其他碳减排制度的联动机制”。因此,建议将参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积分池”经过科学测算,建筑企业的利益将“积分池”中的正积分合理转化为汽车碳排放积分或碳配额,充分延续了积分法的成功经验,允许减排不足的企业向减排优秀的企业购买碳积分,促进行业积极推动减排降碳,构建中国汽车在全球碳博弈中的低碳竞争力,填补现阶段国内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的短板。
3.加快出台重点行业碳减排配套政策,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有计划碳减排。
建议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扩大行业纳入范围,按照成熟一批、分批纳入的原则,尽快将我国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特别是钢铁、铝等重要上游关键工业原材料行业,可有效促进汽车行业产品原材料阶段的碳减排。拓展碳交易产品种类,优化配额分配和履约机制,丰富新能源汽车出行、物流减排等CCER项目种类,适时推出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参与者范围,适时开放个人参与碳交易,进一步增加碳市场流动性和提升碳信用价值。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框架,用好金融工具,推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筹集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实施低碳转型行动。
4.加强数字碳管理工具的规范管理。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出台行业内数字碳管理平台建设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碳管理平台数据质量计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平台全过程信息采集和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平台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和核查的可靠性、即时性和规范性。使官员、行业组织和减排企业通过数字平台获得标准统一、数据可靠、行业互认的数据,从而科学、系统、有计划地部署和实施减排工作,确保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文网通社魏巍)惠普散热怎么样好用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李书福:建议加快制定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