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车老江湖,在海外东山再起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潮波,作者|谢泽峰,编辑|杨

中国汽车“出海的故事&越说越大。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汽车出口(单一品牌对比)背后的最大赢家不是比亚迪、长城等热门企业,也不是长安、广汽等国有汽车企业,而是长期远离行业舞台的奇瑞。

在过去的一年里,奇瑞出口了近10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了一倍多。海外销量占其总销量的一半,连续21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第一。

放眼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恐怕没有一家企业能像奇瑞这样跌宕起伏。他有过被朋友和商人羡慕的巅峰时期,也有过痛苦的低谷和苦难。

那一年,随着销量的大幅下降和连年亏损,奇瑞出售了自己以维持生存。时隔多年,其经历的混改再次起航,几乎被中国媒体和消费者遗忘。最终,在尹同跃的坚持下,奇瑞起死回生,再次取得成功。

曾经引领自主车坛多年的“昨日黄花&quot我已经在广阔的海外市场再次证明了自己。

然而,销量的成功并不完全等于转型的成功。在海外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后,比亚迪、长城、SAIC甚至新势力阵营都开始瞄准海外市场。虽然奇瑞在海外的价格比国内贵,但与比亚迪相比,价格仍不在同一水平。可以预见,海外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这对尹同跃来说不是好消息。sounding是什么

01海外突围

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无限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三星note3发布价

2023年日本出口了442万辆汽车,而中国在这一年出口了491万辆汽车。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SAIC拥有大通、名爵和雪佛兰等合资品牌,以超过120万辆的出口价值在中国汽车企业中排名第一。

但如果单看一个品牌,奇瑞才是真正的“海上一哥”。此外,其所有出海车型都是自主品牌,奇瑞在海外的成功能够真正体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2023年,奇瑞在海外销售汽车93.71万辆,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需要注意的是,奇瑞的出口销量占总销量的49.82%,接近全国总销量的一半。这在国内大型车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案例。

此前,得益于海外血统的加持,MG等品牌一度是出海的主力军,但它们成功的缺陷在于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中缺乏品牌力。

2023年,奇瑞集团子公司奇瑞汽车海外销量增长94%,单一品牌销量71万辆,超越MG位居单一品牌第一;捷途销量暴增137%,也强势跻身海外TOP10。

具体到单一车型,瑞虎7、瑞虎5x和欧梦达在国内几乎没有存在感,但在海外每年都能卖出10万辆。即使是新上市的探险者06,累计出口量也超过了1万辆。

与“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类似,奇瑞的主战场并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是聚焦新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巴西、伊朗、智利等国。聚宝盆。

不过,奇瑞在这些国家的售价并不低。例如,在海外广受欢迎的瑞虎7在俄罗斯的起价为15.6万元人民币,但在中国的价格仅为8万~ 13万元人民币左右。瑞虎5X的国内价格约为7-9万元,出口价格超过10万元。

瑞虎7在国内无法击败比亚迪Pro、长城哈弗、本田XRV、缤智、丰田丰兰达和日产逍客,但它可以在海外获得大量粉丝。

以2023年10月为例,瑞虎7全球销量为2.64万辆,但国内市场仅售出4619辆,也就是说,其海外销量表现几乎是中国市场的5倍。

奇瑞能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是美国对俄罗斯等国的制裁给了中国车企抢占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助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奇瑞在高纬度地区和新能源汽车尚未普及的国家迅速发展。接口设计包括

目前,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而奇瑞(包括奥蒙达、星途和捷途)是中国最大的销售企业,在俄罗斯仅次于伏尔加汽车。

十年前的出海战略终于在此时进入收获期。奇瑞独特的品牌特性也让其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奇瑞基因

“企业的发展风格是负责人个性的延伸。”这句话在奇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奇瑞的成功和失败都离不开尹同跃,这位前一汽“十大杰出青年”在合肥芜湖的邀请下顽强拼搏,他南下芜湖创建了奇瑞。在他身上“理工科”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奇瑞的骨子里。

正如一位网民所说:“奇瑞在海外消费者眼中就像丰田在中国消费者眼中一样。。奇瑞在俄罗斯、巴西等国销量爆发的秘密不在于它的颜值、设计甚至花哨的车系,而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技感。

尹同跃曾经承认海外销售(某些车型)好于国内销售,主要是由于奇瑞的发动机组装。外国客户玩车的历史比我们更长,对发动机的理解也更深。正是奇瑞的发动机总成赢得了海外客户。

奇瑞的内燃机技术受到海外客户的密切关注。

在燃油车三大件的技术研发上,奇瑞比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更有优势。例如,1.6T和2.0T发动机,万里扬CVT无级变速箱,以及中国第一个自主专利的8AT变速箱,奇瑞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新能源在中国的加速发展,这些技术似乎有些“过时”比亚迪已经砍掉了旗下所有燃油车,率先进入新能源赛道。

但在许多海外国家,燃油技术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奇瑞200多万海外粉丝热切期待搭载奇瑞8AT自动变速箱的车型能够取代他们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解决双离合低速顿挫的问题。

俄罗斯、南美、中东等地区的民族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很难出现实力强劲的汽车企业,也不会出现众多本土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

奇瑞依靠现有优势避免与国内友商正面交锋,而是在海外抢占日韩车企的市场。凭借便宜的价格和领先的技术,奇瑞正在取代日本和韩国品牌。

此外,奇瑞的市场选择非常聪明,其主要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油价更便宜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不仅石油资源丰富,有些地方的油价甚至比水还便宜。

电车在当地并不普及,新能源汽车在上述三国的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由于油价便宜,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对高价油车的接受度较高。例如瑞虎7 Pro在印尼上市的价格高达16.6-19.4万元,瑞虎8 Pro的价格为23.2-24.7万元,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与中国不同的是,奇瑞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促销和降价。在海外,奇瑞拥有坚定的价格和出色的技术,并且还提供终身保修,这在二手车市场也具有很高的残值率。外国人放弃了本田CRV和丰田RAV4,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奇瑞。

可以说,奇瑞的成功是自身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匹配。国内消费者追求智能化、电气化和设计感,而部分海外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

由于在中国行不通,向更有知识的群体销售产品是奇瑞扭亏为盈的关键。

03高端魔咒

低端打转,高端受阻,这是奇瑞遭遇惨败的核心原因。

自2002年以来,奇瑞获得了“自主之王”的称号。但在那个年代,奇瑞称霸江湖的武器是一辆只赚几十块钱的奇瑞QQ。

随着合资品牌的崛起,这种“以低价杀出市场”的策略完全失效。再加上贪婪的态度和复杂的品牌序列——“不仅是丰田和本田,还有奔驰和宝马”奇瑞严重失焦。

2012年,奇瑞直接跌至行业第四,之后一路沉沦。

为了加速高端化,奇瑞规划了几个子品牌,如瑞麒、林炜、观致、伊凯等。但最终,观致汽车亏损了100亿元,将自己出售给宝能,伊凯将其转售给五粮液。

兜兜转转,2019年底,青岛五道口投资公司以144.5亿收购奇瑞51%股权,开启重生之路。

今天,在尹同跃的统治下,奇瑞仍然是一个熟悉的品牌,奇瑞、捷途和兴途以及新成立的iCAR品牌仍然是四大支柱。兴图冲击高端市场,捷图则主攻低端市场。

目前,奇瑞在海外的表现显然更加抢眼,但在海外,奇瑞主打的仍是规模效应,且畅销车型仍集中在较低端的产品序列。

比亚迪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可以在海外溢价销售。近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位富婆花了72万元买了一辆顶配的比亚迪汉EV,在当地可以匹配3.0T的奥迪A7、宝马6系或奔驰E300。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巴西,一辆比亚迪汉EV相当于十辆奇瑞艾瑞泽5,而比亚迪汉和唐EV在俄罗斯的销量不得不超过50万辆,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中国,奇瑞的主要定位仍然是燃油车,价格带集中在10万-15万。自称高端的星途系列最高售价仅为19万,而业内俗称的高端区间在30万以上。

来源:兴图官网

电气化转型缓慢是奇瑞最受诟病的问题,但在此之前,奇瑞推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车,即QQ冰淇淋、小蚂蚁和大蚂蚁,它们不仅在设计上没有进展,还因15万辆大蚂蚁销量不佳而停产。

尹同跃一再强调,奇瑞绝不会用亏损换取销量,但尽管它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无法做到这一点。2020年,他百感交集——海外出口增长迅速,但自行车净利润只有16.4元。到2023年,出口将超过93万辆,但自行车的净利润仍然不容乐观。

虽然2023年奇瑞销量为188.1万辆,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但国内销量不足100万辆的数据与比亚迪、长安、吉利相比并不是一个量级。

目前,奇瑞加速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iCAR星时代首款车型iCAR 03即将上市,预计起售价约为13万元。

与此同时,奇瑞与华为共建“智世界”然而,这与奇瑞主导的星时代存在内部竞争。此前有消息称,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韩必文因合作不尽如人意而辞职。

奇瑞在电动车市场的两条腿走路,注定了智界不会成为赛力斯。智捷S7高调上市后,立即陷入沉寂。余承东微博关于智捷的推文依然是关于其上市的信息。

目前,智造社区被曝出延迟履行交付承诺,业主只能大量退订,各种负面消息也不时传出。

尹同跃常年在奇瑞倡导多品牌战略,但似乎从未一帆风顺。只有主品牌奇瑞才能在中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或许在海外,这个怪圈才能真正被打破。

04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奇瑞是首个月销量超过SAIC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民族品牌。直到2022年,比亚迪才再次复制了这一奇迹。

2023年,奇瑞集团总销量达到188.13万辆,已经超越绝大多数自主车企,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超过吉利和长城。

“卖身求存”在此之后,出海的奇瑞销量迎来了U型反转。毫不夸张地说,奇瑞的复出已经基本成功。

然而,奇瑞的一些顽固问题仍然存在,包括低端魔咒,多品牌战略仍然不顺利,奇瑞这个词仍然被人们比作“QQ & quot在一定程度上惯性链接,形成了低端汽车的品牌画像。即使在成功的海外市场,奇瑞的突出优势仍然是强大的技术和性价比。

要知道时间已经到了2024年,中国车企的主流价格带在不断上移,很多车企的品牌潜力都在往上走。中国汽车做不了高端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安徽汽车老江湖,在海外东山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