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062字
阅读时间:6分钟
本来以为2023年的汽车市场已经爆满了,没想到2024年更猛烈。
2024年春节刚过,“农民工”上班第一天,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在汽车市场爆发。比亚迪公布的秦PLUS荣耀版官方指导价为7.98万起,“掀桌子”这个词不足以形容它的疯狂,而它似乎用“掀房子”更合适。
当其他车企还在努力跟进“油电同价”的同时,比亚迪已经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打响了龙年汽车市场的第一枪。不久后,其他自主品牌也加入降价大军,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启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相继宣布降价跟进。
由比亚迪开启的新能源车企降价潮,无疑再次加剧了市场竞争。纵观2023年的汽车市场形势,很多人更加担心合资品牌。曾经被合资品牌垄断的A级车市场如今正在走下坡路。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作为回应,新伊兰特率先将价格降至7.58万,并高喊“油比电强”。与此同时,排名前三的传统燃油A级车轩逸、朗逸和卡罗拉也正式参战,销量分别为6.99万辆、6.98万辆和8.68万辆。决战石油电大》。
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
压低产品价格是比亚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2021年,秦PLUS DM-i改变了A级车的市场格局;2022年,秦PLUS DM-i跻身家轿市场前列;2023年,秦PLUS DM-i冠军版被开启“油电同价”新时代,秦PLUS摘得年度销冠。
为什么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企有这么大的价格优势?首先,在燃油时代,一些核心部件(如变速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供应商。第二,电动化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塑和拥有更多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实现了自主制造或本地化供应链的优势。
以PHEV产品为例。与传统燃油车不同,PHEV产品动力更强、更平顺、油耗更低,并享受免购置税和绿色牌照的优惠待遇。这对传统燃油车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具体到轿车细分市场榜单上,曾经由合资车型领跑的局面也被众多自主车型所扭转。
在电动化时代,这种现象被称为“弯道超车”。暂时未能拿出对策的合资品牌,只有以价换量,产品终端释放较大优惠,才能尽可能维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抵御这波冲击。max是什么论坛
具体到2023年全年销量榜单上,轩逸和朗逸依旧保持前三的排名,并没有与第一名的秦PLUS拉开较大差距。其中,秦PLUS DM-i的年销量约为32万辆,与朗逸相差无几,略落后于轩逸近5万辆的差距。营销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上上网潜潜水
今年1月的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朗逸和轩逸分别交出了3.2万辆(统计口径差异)和3万辆的成绩,而秦PLUS DM-i仅交出了2万辆的成绩。因此,2月初推出的荣耀版秦PLUS也有进一步拉低入门价格、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意义。
份额被抢,很难打破用户心智。
乘联会1月数据显示,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112万辆,同比增长77%;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5.1%,同比增长5.9%。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7万辆,同比增长43%,环比下降15%。
各项数据的呈现,自主品牌都要优于合资品牌。除日本品牌零售份额持平于16.7%外,德国品牌和美国品牌分别减少3.8%和1.3%。无论是轿车、SUV还是MPV细分榜单,都可以明显看到合资车型的颓势。
从表面上看,电动化时代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差距是新能源平台架构和动力系统的差距。事实上,外国车企比自主品牌早几十年开发新能源平台架构并不难。
困难在于外国汽车公司应该考虑到全球市场。无论是PHEV系统还是电动汽车平台,R&D和制造业都需要扩大规模以分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大众MEB模块化架构的研发成本高达70亿欧元。去年,该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800亿欧元,包括电池生产、在中国的数字化和北美业务的扩张。
但是,以南北大众现在在国内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来看,肯定是赔本买卖。为什么,自主品牌已经先入为主,抢占了用户的心智。在电动时代,我们也要遵循燃油时代的定价体系。合资PHEV产品和电动汽车产品的价格很高,消费者不认可它们。
两代同堂,明智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在近年来自主品牌的猛烈攻势下,从2023年的年度销量榜和今年1月的销量榜来看,为何只有朗逸和轩逸这两款A级轿车坚挺呢?这还得从他们的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说起。
早在比亚迪崛起之前,A级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基本都是朗逸和轩逸,地位相当稳固。与其他A级车产品不同的是,如果排除产品力上的差异,则是“两代同堂”的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
对于预算不足的人来说,老款车型牢牢锁定在较低的入门价格,大品牌和质量都有保证。对于预算充足且更有追求的人来说,新车型自然可以凭借更先进的平台架构和配置享受更前沿的用车体验。
老产品的销售周期延长了,好处是一个产品的生产线使用周期更长,生产成本进一步摊薄。现在,不需要花费任何研发成本,更不用说任何营销和推广成本。自然会有更大的降价空,促销就结束了。
这样的策略和优势在电动时代依然存在。因此,当现阶段难以寻求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时,其他合资品牌不妨借鉴“两代同堂“的产品策略。加快产品更新的迭代速度,以新车型保持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承担起老产品降价促销的任务。
你认为外国品牌在2024年会拿出哪些新对策?
剧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价格战大乱斗,对抗“迪”人,还得看两“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