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们都在押注的 AI 手机,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

如果说去年是AI元年,那么今年就是AI硬件元年。

从AI Pin和兔子R1等小型AI硬件到PC制造商强调的AI PC,再到非常火爆的AI手机。

浪潮滚滚而来,仿佛一个“AI万物”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但说实话,托尼不知道这些AI硬件能否成功。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AI或大机型的普及可能会先由手机完成。

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手机市场预测报告▼

因为手机是每个人接触AI的窗口。

以我身边的例子为例。前阵子米罗买了Find X7 Ultra作为主力手机。春节期间拍照时,他亲身感受到了AI对普通人的好处。

这个AI消除功能真的很有用!

一个简单的圆圈和绘画可以消除游客照片中的路人。

而且他还告诉我,消除的效果比其他AI厂商的支付功能要好。锋锐v43h

不过话又说回来,仅仅依靠手机上的这个小实用功能让AI走进千家万户,真的不现实。

随后OPPO也在春晚前的广告中表示,他们要开启AI手机的元年。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在两天前参加了他们的人工智能战略会议后,托尼找到了答案。

简单来说就是:我想通了,我有技术,我早有布局。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OPPO的AI战略,看看AI手机的第一批玩家是怎么玩的。

#找到合适的着陆场景是关键

与其他AI硬件不同,手机上的AI具有天然的优势。

因为手机本身可能是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最AI”的设备。

在这个媒介上,普通人可以不断感受到AI应用的乐趣和实用性。

而且,手机本身内置了各种传感器,这使得AI可以根据视听触摸和运动姿势等条件来判断我们的使用场景。

此外,高能效的SoC和足够好的通信模块也使手机成为普通人可以随身携带的持久AI设备。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手机都是目前最适合普及AI的硬件。

不过话说回来。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无论是GPT 4还是稳定扩散,这些具有一定门槛的AI仍然离我们很远。

我认为普通人理想的人工智能应该是:

门槛低,操作简单,又能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将AI视为普通人的“家”。

因此,AI手机能否普及的关键在于落地场景是否正确。

以OPPO为例。

他们从事人工智能,他们寻找的点非常具体,例如:

“我的AI可以消除画面中的路人,帮你总结通话摘要,听懂你说的话。”

化繁为简,让大家用更具体的场景拥抱AI。

除了前面提到的AI消除之外,AI呼叫摘要和新的小布助手也可以使人们感受到AI的价值和乐趣。

AI call总结,不用我说,大家从名字就能直观地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对于陈昊来说,这个东西就是工人自己的“秘书”。

因为有时候我一忙起来,就想不起刚才在电话里聊了些什么。

而这个“秘书”可以帮我记录通话内容,并汇总汇总,生成待办事项,一站搞定。

可以说,该功能包括AI消除,AI呼叫摘要等。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将我们从手机使用场景的复杂操作中解放出来。

这样我们才能把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未来,随着此类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或许AI手机将在我们的生产力环境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谈谈新助手。

如果你恰好是OPPO手机用户,你在春节期间更新到了新年版的ColorOS AI。

然后你会发现这块新布完全变了样。

它目前的技能树已经变得非常庞大,几乎涵盖了办公、生活、百科、学习和旅行等所有方面。

它不仅可以生成内容,还可以和你聊天,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实际上,如何抛开实际体验而拥有众多功能,已经表明了OPPO的态度:

AI手机时代开启,大家都先来用,先感受感受。总有一个你喜欢的功能。

用互联网黑话来说,OPPO打算提前占领用户的心智。

除了以上,托尼觉得AI手机与车机的联动也是下一个重要场景。

在去年的ODC上,托尼体验了安第斯车型与汽车之间的联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基于这个大模型的能力,手机上的音乐、视频和导航位置可以通过“摇摆”转移到汽车上。

有机会再单独写一篇关于这个东西的文章吧,这里就不多说了。

# AI手机也是硬实力。

AI手机是新浪潮,但要想站在风口浪尖上,没有自己的东西真的不行。

因为只要手机厂商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手机称为面向未来的AI手机。

毕竟这个东西很难理解,但只要手机里有AI应用,厂商就敢说自己的手机是AI手机。

OPPO对AI手机的定义▼联想7206w硒鼓清零

在每个人都一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只要回到那个问题:

“你说你是AI手机,那你有自己的东西吗?”

除了少数有能力自建SoC作为计算基础的厂商外,其他玩家唯一可以努力的方向就是大模型。

而且Tony一直有一个观点:国产AI手机要想做好就必须有自己的大机型。

这不仅与本地化和个性化的体验有关,也与各种风险有关。

个人隐私、道德、安全法规、版权问题。。。

这些翻车的汽车中的任何一辆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厂商想让风险更可控,体验更与众不同,那么自主培养的大模式是唯一的出路。

例如,OPPO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端侧和云端都部署自己的大型机型的供应商之一。

更具体地说,我们结合他们发布的《AI手机白皮书》来谈谈。

在安全方面,OPPO从数据、算法和内容安全三方面构建了整个安全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校准模型的价值观,以避免其冒犯用户。

根据OPPO的说法,它们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了许多顶级安全机构的认证。

包括:云安全联盟的云服务安全认证CSA STAR、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IEC 27018认证以及PCI-DSS全球金融数据安全认证。

在能力方面,官方表示Find X7的端侧AI基准测试得分在安卓手机中排名第一。

它支持处理14,000字的文本,处理延迟低至2.9s,文生图(512 x 512)的最短时间为6s。

从各种违反广告法的言论来看,OPPO可以说对自己的大模能力非常自信。(狗头)

在技术上,他们主要采用端侧和云的协同架构,并在三个层次上部署该模型。

轻量级Tiny模型部署在本地,以确保响应速度和隐私安全。

在云端部署Turbo大型模型和Titan大型模型。

如果需要快速响应并且任务相对简单,则调用Turbo大型模型。

如果需要强推理且任务高度复杂,则调用泰坦超级模型。

为了提升端侧和云端的算力,OPPO还做了两件事。

一是与联发科合作定制超级AI单元APU,在本地更高效地运行70亿参数大模型。

另一个是自建的OPPO AI滨海湾数据中心。

这个数据中心具有预训练数千亿个AI模型的计算能力,骨干网络连接延迟小于2ms,未来还将继续扩展。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手机制造商中,仍有几个如OPPO一样为AI构建新的数据中心。

除了修复技术,OPPO还将目光投向了AI手机的生态。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1+N智能体生态战略。

简单来说,其中的“1”就是AI手机系统OS的超级智能体,它可以判断用户的意图,记住用户的习惯并调用其他AI工具。

“N”是原生AI组件之外的“第三方AI插件”,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

不难理解,OPPO只是想让“1”成为智能生态的中坚力量。在“1”做得足够好的基础上,它吸引第三方AI应用加入,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态系统。

啧啧~这雄心壮志,我想有些朋友和商人听了之后会汗流浃背。

#早期探索,愿意在研发上花钱

事实上,去年在ODC,当托尼与OPPO的朋友聊天时,他已经了解到,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之前,OPPO就已经涉足人工智能的大模式。

我之前去看了ODC 23号的照片

此外,他们表示,安第斯模型在发布之前已经在内部测试了很长时间,因此直到去年11月才被撤出。

当然,OPPO能拉出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原因:吃什么米饭不容易发胖

对于这个面向未来的项目,他们愿意花钱进行研发。

我依稀记得,当我问及业务情况时,大模型团队的小伙伴笑着说,前期没有收入压力,他们只是埋头发展。

ODC 23模型展区▼

似乎是。。。大厂真的可以烧钱搞AI。

抛开现象看本质,在AI硬件时代,小厂都在AI中求生存求发展,大厂则在布局AI占领用户心智,冲向高端。

尤其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AI手机元年相当于一个新高窗口期。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OPPO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提前布局和R&D的投资可以被视为成功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或者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几天前,在看到米洛的手机后,我的朋友问:

“诶~你的手机是网上说可以消除照片的那款吗?”

有了这个东西,你可以感受到OPPO在这一轮的落地确实让很多人了解到了AI手机这个新物种。

无论如何,托尼认为今年OPPO的高端产品可能会有新的东西。

撰稿:kway teow编辑:Miro封面:阳光

图片和数据来源:

OPP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大厂们都在押注的 AI 手机,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