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新能源车盘点,106 款新车背后的野心与存亡

新能源车企再也找不到竞争不充分的细分市场。

文怡·虞照

这位编辑充满了诗意。

2月18日,思朋汽车CEO何肖鹏在全员信中提到,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元年,也是淘汰赛的元年。

同日,吉利汽车集团CEO甘嘉瑜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2024年将是汽车市场“量价、量产品、量服务、量流量”最大的一年。

据晚点LatePost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今年已确认和计划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有106款,为历年之最。新车几乎覆盖了乘用车的所有细分市场,这标志着新能源车企可以选择差异化定位占领竞争不充分市场、依靠大单品夺冠的时代即将结束。

“血海”竞争的一半是野心,另一半是生存。

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从30多万元下沉到20万元,这是一个注重效率和规模经济的市场。到2024年,新产品将集中在8万至25万元的范围内。

《晚点LatePost》统计的106款新车型中,近50款来自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今年1月,仅这四个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月销量就超过了20万辆。孟晚舟裁决后任正非采访

大单品时代后,规模优势变得重要。在此前的采访中,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告诉《晚点LatePost》,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在供应商会议上提出将零部件采购价格降低20%。在新车带来的激烈价格战下,具有规模优势的车企拥有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2024年1月,SAIC大众ID的月销量。系列车辆突破10,000辆。如果将这些“前浪”品牌放入新势力组织的各种榜单中,SAIC-大众纯电车销量排名将超过小鹏,与蔚来处于同一水平。最近几个月,新能源月销量接近或超过1万辆的品牌包括上汽通用和宝马。

新生力量开始分化。2024年不是蔚来和小鹏的产品年。这两个品牌设定了相对保守的年度销售目标,并开始在主品牌之外建立第二品牌,以试水下沉市场。

新的头部势力开始期待头部效应,即资源向少数集中,以构建初步的规模优势。2024年,理想内饰设定了8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是2023年的两倍多。鸿蒙系统智行旗下文杰品牌的内部目标是60万辆,是2023年目标的6倍多。

2024年,第一家陷入困境的新造车公司是高合。2023年,威马和牛创停售或接近停售,新车新人的道路逐渐变窄。酷派5263

汽车行业是所有个人消费制造业中产业链最复杂、平均单价最高的产品。从全球汽车产业来看,在经历了产品技术快速迭代的周期后,车企之间的竞争最终将趋向于规模和效率的竞争。

2024年汽车市场整体增长趋于停滞,新车争夺存量市场,竞争将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细分市场逐一爆发。我们梳理了今年的产品,并展示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残酷竞争的开始。

比亚迪Vs大家

比亚迪是近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头号赢家。2023年,比亚迪实现年销量300万辆,产销规模首次进入全球车企前十。meyarn米妍是哪国品牌

特别是在2023年,在10-25万元的新能源市场占据优势后,比亚迪迅速进入了更多的价格带,包括腾势进入的30万元以上市场和它期待的百万级市场。如今,比亚迪的产品系列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主流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几乎所有级别和价位。

不过,支撑比亚迪销量的基础仍是10-25万元的价格带。

2024年,围绕比亚迪,《晚点LatePost》上市的100款全新新能源汽车中,近30款来自吉利、长安和奇瑞。这些新车将在2024年全年陆续投放到比亚迪的整个产品矩阵中,大量竞品在定价时选择了价格领先策略,给出了比比亚迪低2万元左右的价格,同时又不失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2月19日,比亚迪官宣秦PLUS荣耀版和毁三者05荣耀版起售价下调至7.98万元,其中秦PLUS DM-i起售价下调1万元。那就是燃油车企的销售腹地。上汽大众朗逸、东风日产轩逸和一汽大众速腾的月销量均接近3万辆,是细分市场中唯一能与比亚迪抗衡的燃油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降价的不仅仅是秦。晚点LatePost了解到,比亚迪王朝系列将有许多“低价”新产品,包括旗舰车型汉和唐,以及海洋系列的几款产品。

比亚迪的降价既是主动进攻,也是主动防御。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400万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至少应该确保其主要品牌王朝和远洋在国内的销量不会下降。

然而,从今年1月的销售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2024年1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1万辆,同比仅增长33.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6万辆。

比亚迪插混车型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今,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增长约1倍,但插混车型市场份额下降38.4个百分点。

自年初以来,比亚迪的“老对手”们一直在加速追赶。2024年1月长安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为19.7万辆,同比增长57.8%;吉利汽车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长110%,创历史新高。

目前,比亚迪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抢占燃油车市场份额,保持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增长势头。降价是比亚迪最有效的手段。

魏小丽的多重碰撞

过去,蔚来、小鹏和理想都自称是国内汽车制造的“新势力”,但由于细分市场不同,它们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例如,蔚来定位于30-60万元的纯电市场,理想定位于30-50万元的增程市场,小鹏定位于18-30万元的纯电市场。

成立约十年后,三家厂商将在2024年的市场竞争中正面碰撞。

在产品发布方面,理想的增程式SUV L6将于今年4月发布。这款车型定位于25-30万元区间,分为两个版本。全系标配四驱、前双叉臂和后多连杆,但全系没有配备空悬架。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梁军此前表示,理想L6的月销量目标是3万辆。此外,理想的纯电动MPV MEGA、纯电动SUV M9和M8将于2024年量产,而理想的纯电动SUV M7也将于2024年上市。

蔚来的主品牌今年没有新车型上市。第二品牌Alpine(内部代号已更名为大别山)的首款纯电动SUV车型DOM将于第三季度上市,售价区间为20-30万元。蔚来董事长李斌预计每月销售数万辆汽车。

基于旋风式架构的小鹏纯电动汽车P6将与蔚来ET5直接竞争。《晚点LatePost》了解到,这款车在小鹏被称为“Hexagon Warrior”,其月销量目标是超过5000辆。

此外,小鹏的新品牌“莫纳”将定位于A级车市场,价格区间为10万至20万元,首款纯电动汽车将于今年推出。思朋汽车董事长何肖鹏表示,他预计年销量将超过10万辆。

在渠道建设方面,据《晚点LatePost》报道,理想的计划是在2024年加速其在长三角地区的门店布局,而长三角地区此前是蔚来的重要销售来源。根据终端销售数据,2023年,蔚来在上海一个城市的新车销量约占其在全国市场总销量的1/6。

小鹏去年完成了“木星计划”,即吸引新的加盟店。据《晚点LatePost》报道,截至2023年底,小鹏开设了约500家线下门店,最后一家门店取消了100家线下门店。

此外,蔚来、理想和小鹏将在2024年进一步在三四线城市建设销售门店,三家厂商的销售竞争将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市场延伸。根据邹的计划,2024年,理想的情况是在所有三线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四线城市和少量五线城市实现直营店的全覆盖。到2024年底,理想在全国190多个地级市建设直营店。

今年以来,新势力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仍存在分化。根据终端销售数据,1月1日至2月18日,蔚来交付了4.1万辆新车,小鹏交付了1.4万辆新车。

在巨额订单的压力下,各家车企不断加大营销力度。例如,蔚来官方正在Tik Tok和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开展直播推广活动。对于2023款ET5、ET5旅行版、ES6和EC6等四款车型,蔚来给出了2.4万元的现金优惠。如果用户在近期下单,还可以享受当地补贴和保险补贴等其他福利。对于2023款ET7、ES7、EC7、ES8等四款车型,蔚来给出了3.2万元的现金优惠,加上其他补贴后,用户最高可享受4万元的优惠。有意向的用户如果留在线上直播间也可以参与抽奖。奖品包括蔚来旗下车型三天免费使用权和免费长白山滑雪体验之旅。

蔚来、小鹏和理想都是美股上市公司,机构股东数量是衡量资本市场乐观程度的指标之一。自2023年以来,蔚来的机构股东数量减少了约50家,小鹏减少了约20家,理想情况下增加了约100家。

纯电的竞争焦点已经从SUV变成了轿车。

2024年,将上市的纯电动汽车包括小鹏P6、小米SU7、比亚迪秦L、旺旺U7、新款蔚来ET7、莫纳首款轿车畅享天下S9。

既有技术原因,也有市场原因。新能源SUV市场过于拥挤,轿车成为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品牌的首选。

电动汽车的产品设计需要在乘员舱空和整车续航里程之间取得平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动力电池和底盘技术尚不完善,动力电池铺设在底盘上必然会占用一定高度的乘员舱。

近两三年来,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和电池布局结构的优化,特别是CTB/CTC技术的发展,使电池与整车的集成度更高,动力电池对乘员舱高度的占用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车企有能力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乘坐空和续航里程等多方面需求的纯电动汽车。

20-30万元最有竞争力。

过去,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主要投放在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以蔚来和理想为代表)和20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以比亚迪为代表)。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2023年,中国纯电动市场20-30万元价位车型销量占比从7.2%提升至23.4%,累计提升16.2个百分点。

2024年,蔚来阿尔卑斯首款车型“DOM”理想L6、小鹏P6、比亚迪方程式豹3、极氪CX1E、小米SU7等多款新能源汽车将在20-30万元市场区间上市。

这些汽车公司对新车的销售寄予厚望。其中,理想的内部目标是在L6每月销售3万辆汽车。目前,在新能源竞品中只有文杰M7和特斯拉Model Y达到了这一规模。

然而,理想L6进入的20-30万元价格带是2024年最不确定的市场。除了鸿蒙系统智行的M7,还有杜兰FREE、智己LS6等。这些车型贡献了其品牌的大部分销量,它们也没有让步空。

关键变量华为

华为是中国第一家涉足汽车工业领域的大型科技公司。自2021年4月上海车展发布“华为智选”品牌以来,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涉足不断深入。

2024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品牌销量目标为60万辆,这意味着该品牌需要在2023年销量的基础上增长525%。

因此,2024年也是新车数量最多的一年。改款M5和改款M7都将于年内发布,与M9同平台的新款M8也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全球之外,华为和BAIC将在2024年联合推出新产品。随着第二季度产能问题的缓解,华为智能汽车的第一款车——智行天下S7也将成为细分市场的变数。

华为的变数不仅仅是智能选车。在2024年的前两个月,HI mode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两个品牌,蓝兔和勇士。加上今年奥伊塔的四款新车,2024年也将是华为HI车型的产品大年。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作为供应商,为车企单独提供零部件;通过HI模式(华为Inside),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解决方案;通过鸿蒙系统智行(智能选车)模式,我们将与车企共同开发产品、提供零部件并管理造车过程,并利用华为的渠道和品牌帮助车企销售汽车。

其中,HI和智能选车之间存在隐性冲突,这需要华为做进一步的平衡。

头部合资品牌电车月销量过万。

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合资品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在国内的产品推出节奏明显慢于自主品牌,合资厂商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一直缺乏话语权。不过,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合资企业在销量方面开始收复部分市场。

2024年1月,上汽大众电动车月销量突破1万辆。2023年,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达到10万辆。同比增长104%,远超同期新能源市场增速。这两家厂商基本依靠纯电动汽车实现上述销量,插混车型销量占比较小,难度较大。

过去,许多新能源车企在制定销量目标和市场竞争策略时甚至没有将合资厂商视为竞争对手,但在2024年,一些合资车企开始在一些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节奏,甚至占据了主动。

例如,未来三年,日产将向中国市场推出四款本土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轿车和SUV,采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首款新车将于2024年推出。

2023年11月,大众汽车宣布其在合肥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技术有限公司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R&D中心。大众汽车计划在三年内为入门级市场推出电动汽车平台。从2026年开始,大众将基于该平台开发专为中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纯电动汽车。

2024年1月,上汽通用宣布今明两年将陆续推出8款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其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化等新技术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700亿元。

20多款MPV密集上市,有钱人不够用。

MPV一直是小众车型。2023年,插电式混合动力MPV和纯电动MPV的总销量为24.5万辆,约占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的3.1%。现在市场上有20多种新型MPV,争夺这么小的市场。

一切都要从腾势D9说起。这款起售价为32万元的车型在2023年销售了11.9万辆,占同期中国新能源MPV市场总销量的48.6%。

腾势D9的夺冠被认为确定了新能源MPV的蓝海市场,但由于竞品车型的集中涌入,这片蓝海迅速翻红。

2023年包括威高山、沃尔沃EM90在内的5款MPV上市。2024年,多款MPV车型也将一同上市,包括氪金M系列的首款车型理想MEGA(代号“CM2E”)、别克GL8混合动力版、吉利LEVC翼真Xspace和红旗HQ9 PHEV。

与十年前中低端燃油MPV车型扎堆不同,新能源车企投入市场的MPV产品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价格普遍超过30万元。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9亿户家庭,其中2.2%的家庭车辆总价在30-50万元。它们是上一轮大型SUV集中上市时车企争夺的主要群体。新能源MPV面向的是消费能力更强的群体。车企普遍将30-50万元价位的MPV作为“家庭第二辆车”进行营销,汽车总价值超过50万元的家庭数量约为中国前1%。

今年1月,小鹏X9发布;3月1日,理想MEGA也将上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腾势D9开始降价:2月20日,腾势汽车经销商推出腾势D9限时购车政策:2月19日至2月25日,购买非原厂腾势D9并开具发票的用户可享受2.5万元现金优惠。

2016年底,中国MPV市场经历了快速降温。2017年,中国MPV车型的总销量同比下降了近20%,五菱洪光、宝骏730和幻速H3等所有面向低端市场的MPV车型都未能幸免。类似的场景可能会在未来两三年内重演,MPV市场将开始分化,因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无法支撑这么多中高端MPV车型销量的集体激增。

新能源SUV进一步细分

SUV车型凭借空以及良好的通过性等优势,已经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结构的半壁江山。从价格来看,15-30万元的价格区间是SUV车型的核心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新的国内汽车制造商之前没有大举进攻,销量不高;虽然比亚迪推出了唐、宋等SUV系列产品,但并没有砍掉足够多的份额。在三四线城市,以及下沉市场,燃油车依然占据销量主导地位。

2024年,国内新能源厂商将加速切入15-30万元SUV市场。包括比亚迪海狮07、坦克300 Hi4-T、方程式豹3、理想L6、蔚来Alps首款车型“DOM”、极氪CX1E、吉利银河L5、深蓝G318和柯灵07 EMP在内的多款新能源SUV车型将上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新能源产品不仅广泛分布在主流城市SUV领域,而且坦克300 Hi4-T和方程式豹3也开始向硬派越野等细分市场渗透。

今年特斯拉在中国没有新车上市,那么机会留给了谁呢?

2021年1月,国产特斯拉Model Y的上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款车型在上市10小时内就获得了约10万辆订单,特斯拉中国官网的页面也因访问量激增而一度无法刷新。

2023年是特斯拉Model Y实现国产化的第三年,但其市场竞争力仍不容小觑——全年累计交付超过45万辆,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季度市占率保持在14%以上。

此前,特斯拉曾多次公开表示,计划推出一款售价约2.5万美元的新车型。马斯克表示,其全生命周期累计销量有望超过Model 3和Model Y的总和,然而这款车的研发和量产进展缓慢,至少需要2025年下半年才能在德州量产,短期内也没有在上海量产的计划。此外,已在北美量产的皮卡车型Cybertruck也不会在中国销售。

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出了Model 3的改款车型。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特斯拉还将于2024年在中国市场推出改款Model Y。然而,2024年2月,特斯拉中国回应媒体称:今年中国市场没有Model Y改款计划。

这意味着,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不仅没有全新车型上市,而且现有的两款主力车型也可能不会进行重新设计。

去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交付了约60万辆新车,同比增长超过36%。然而,如此高的涨幅很难在短期内重现。2024年1月,特斯拉罕见地像往年一样公布了2024年销量增长目标。晚点LatePost获悉,2023年1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对电池供应商2024年的采购订单在2023年订单的基础上增加了约20%。

在完成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市场的重新设计后,近几个月特斯拉Model 3的月销量稳定在1.5万辆左右,并未恢复到2023年上半年2万多辆的月销量峰值。2023年,Model 3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明显下降,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7.8%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6%。

2024年,特斯拉将遭遇更多竞争对手。其中,Model 3的竞争机型将包括氪金007、小米SU7、智捷S7、小鹏P6、智捷L6、奥维塔12等。,Model Y将与蔚来Alpine“DOM”的首款车型理想L6、重新设计的吴洁M5/M7和深蓝G318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竞争状况让马斯克感叹:“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公司将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制造商。”

30万元市场用户心智之争

近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结构持续上升,10万元以上价位乘用车份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到2023年,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价格的乘用车份额已达到13.9%,比2018年增长近一倍。

每年购买汽车的人数没有明显增加。对于那些还在购车的人来说,购买二三十万价格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在新能源浪潮到来之前,30万元以上的市场主要由BBA和保时捷等外国豪华品牌占据。电气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变革,让特斯拉、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厂商有机会在这个价格区间做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获得市场份额并发展壮大。

燃油车时代,车企的护城河是多年经营形成的品牌溢价。在新能源产品初期,新势力以新技术和新产品理念超越豪华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抢占了30万元以上市场的话语权。然而,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放缓,传统豪华品牌将在降价的同时恢复产品力的差距,品牌溢价将再次变得重要。

品牌、规模和效率是传统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又回归到这些基本功的比拼。新技术带来的窗口不可避免地开始关闭。2024年开始的淘汰赛将决定哪些品牌最终能够独立存在。

标题来源:《飞驰人生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2024 新能源车盘点,106 款新车背后的野心与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