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要坐飞机,因为航班上可能会有一些活动,所以提前加了值班客舱经理的微信。朋友过去后,她发了一个“你好”的表情,我赶紧回了一句:“姐姐你好”。
说完这些话,我立马觉得不合适,就点开了对方的朋友圈。只有一个封面,但看起来也应该比我年轻。我赶紧加了一句:不行,不能再叫姐姐了,因为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一直是比我小。
她说“哈哈哈”表示理解。
从前,上了飞机,我得叫大家“哥哥”或“姐姐”——现在,当然,我不想表达我的厌恶,因为后来我沉迷于“哥哥”这个声音。
有哪个大直男能抵挡住这种脆生生的“兄弟”?
在飞机上如何称呼同事,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前为了方便工作,化解尴尬,尤其是大公司,一群人可能不认识,一起推个餐车,互不认识。那叫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女乘客和女乘客会互称“亲爱的”——听起来没有恶意,在机舱里特别刺激。但是后来有一年投诉,说投诉空是同性恋,因为他在机舱里叫对方“亲爱的”(很无语)。
这几年可能是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前后舱的想法越来越难以容忍。“亲爱的”越来越少,“兄弟姐妹”越来越多。
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几年前有过一次小风波,说的是年轻的女孩和男孩遇到人都不满意叫“哥”“姐”。
我当时仔细想了想,除了这两个名字,应该叫什么?
名字?不符合中国人在职场说话的语境。比如你遇到空姐说:“张三,我们今天一起飞吧。”空来到驾驶舱,“李四,我们还有时间和温度吗?”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航班上很忙,不可能认识所有一起飞的伙伴。当我们开始工作时,我们需要打电话给同事寻求帮助。我们不能盯着对方的名牌看很久,然后说:“王二!王二!再给我拿杯橙汁!”
嗯,对于机长和乘务员,我们真的可以称之为职务。其他人呢?地址号码?
但是团队成员多的时候呢?——“第八次…不…6号?嘿,你的号码是多少?再冲一壶咖啡!”-不太方便。
那个英文名可以吗?好吧,我曾经以为,在某些航班上,也许,但现在,除了那“一些”,一切都是一团糟。
比如我们这条载满乘客的旅游线路,送水的时候一杯接一杯地倒,出了汗还要捋着头发对同事说:“伊莎贝尔,给我倒杯热水。”然后转过头对身后餐车的同事说:“马丁,还有鸡饭吗?”
这种感觉也有点做作。
“先生,女士”呢?可能会更加混乱。比如我们送餐的时候,你对一起推餐车的同事说:“女士,请给这位女士来一份牛肉面。”
我觉得,称呼同事的时候——尤其是在乘客面前,专业一点,不打扰乘客就好——不能说是和好兄弟一起坐飞机。这里茶不够,船舱里全是喊“儿子!再给义父端来一壶茶!”-这绝对是极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哥”和“姐”这两个名字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但至少是让人听着最舒服的——但前提是你要知道对方的年龄,不能像我一样,遇到空姐就叫他们姐。后来发现人家明明比我小好几岁,我都尴尬死了。
我依稀记得以前开过一次航班,除了机长,他是最大的。空姐看着我的侧脸说,兄弟,现在公司里能叫你姐姐的人不多了。我不服,嘟囔着:年轻算什么。有本事就来比一比心态…
不过现在我服气了,以后遇到空姐就不会贸然叫别人“姐姐”了。如果我因为害怕被说不尊重而称他们为“姐姐”,我会称他们为“同志”。既能避免年龄的误解,又能充分展示民航业的革命友谊。
太好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我再也不贸然喊乘务长“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