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基本完成了向电气化、智能化的产业升级,新的产业周期正在到来。在对未来略显悲观的氛围中,我们认为2024年是中国经济迎接新周期和乐观汽车新十年的开始。
编辑的智慧驱动网鱼冻在冰里。
在1月24日举行的2024智能汽车颁奖典礼上,智加传媒创始人贾分享了《2024:中国汽车暨智能汽车进入无人区的成人礼》。
他表示,在中国实现3000万辆产销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900万辆、出口突破500万辆后,将中国市场定义为汽车大国和汽车强国存在不足。准备好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各种资本开始自由进出,各种品牌已经成为赢家(参数图片)。
尽管中国汽车人经历了疯狂内卷的一年,但在这种充分竞争下,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先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实现了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产业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产品定义和智能驾驶的无人区,中国汽车人作为新汽车探索的先行者开始试错。
正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完成了这一升级,贾说中国汽车正在开始一个新的繁荣周期,并有望开始一个相对乐观的新十年。
有业内人士批评称,中国市场可能引发塔斯马尼亚效应,即岛屿效应,与世界汽车消费方式和习惯的差异将进一步加大中国与世界汽车的差距。他表示,今天在中国市场成功验证的智能功能将逐步推广到世界市场,中国不会成为一个孤岛,但世界市场的消费习惯将逐步成为中国。
这一乐观预期引发了广泛讨论。
让我们公布他演讲的全文-
对于过去一年汽车市场的评价,“体量”一词已经被嚼烂,而对于2024年,整个行业似乎仍将延续这种内卷、焦虑和犹豫。
关于今年行业的关键词在去年就被提前锁定:“淘汰年”。
今年:事关生死。
中国市场将迎来一轮残酷的淘汰,许多人断言许多品牌注定看不到2025年的春天。
01.
中国品牌已基本完成从纯燃油车向新能源的切换。
但在残酷的2023年,尽管每个品牌都在挣扎,但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中国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3000万辆产销规模。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伟曾提出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三个标准:
一是有产销规模进入全球前几的汽车大企业;
二是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产品,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第三,汽车产品不仅针对国内市场,而且可以批量出口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第一条,比亚迪2023年产销突破300万辆,成绩举世瞩目,风头大大盖过特斯拉。
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业务已进入欧美市场。
至于出口市场,中国以500万辆的出口规模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2023年有三个数字可以代表中国汽车产业的活力:年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900万辆、海外出口首次突破500万辆(注:中汽协公布的汽车出口数据为491万辆,贸促会透露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500万辆)。
在用这三组数字证明我们是世界汽车强国之前,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三组数字。这三组数字的同时出现,实际上是中国新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中国汽车工业始于1953年,2023年将迎来70周年。2009年,其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仅仅四年后,它在2013年再次突破2000万辆,但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用了十年时间。
老年人(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恒)刚刚提到,虽然汽车产销已经超过3000万辆,但仔细分析,近年来国内汽车销量一直保持在2500万辆左右,近年来国内汽车销量甚至呈下降趋势。
换句话说,尽管整个行业都在努力,但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并没有增加。
为什么在2023年同时实现这三个突破——3000万、900万、500万?
直接原因是中国品牌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纯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切换。
这一切换的先发优势,让中国汽车产业通过海外市场打破了内卷化,实现了产销多年停滞。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总量的40.9%和40.4%,中国品牌乘用车新能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9.9%。
接近一半。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超过50%。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提升6.1个百分点,达到56%。
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出口市场实现了量的突破,正是因为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实力。
不过,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虽然中国品牌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纯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切换。但中国汽车市场必须认识到两个现实:
1.纯电动汽车尚未取得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是混动车型(插混、增程)。
中国通讯运营商有几个
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95万辆,占比67.6%,较2022年下降8个百分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74万辆,占比23.8%;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63万辆,占比8.6%;2023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合动力的增速高于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各增长约4%。
未来几年,纯电的比例可能会继续下降。
然而,纯燃油车已经完全进入偶像的暮年,边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023年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为1404.3万辆,同比减少109.4万辆,同比下降7.2%。
不过,中国汽车人也应该现实一点:燃油车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会产生两个后果:
传统销售渠道将崩溃;
原有的产业链会断裂;
但是,我们坚信纯燃油汽车不会消失,内燃机的寿命将保持持久。
老兵只会走开,不会死去。
02.
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孤岛吗?
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些变化使我们与世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相比越来越独特,也使一些人感到困惑。
2023年,丰田和现代不仅在全球市场创造了销量新高,利润也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了大幅下滑。
这种冰与火的两个世界,让身处国际市场的国际品牌开始以一种不可理解和批判的态度和角度看待中国市场。
中国品牌通过电气化和智能化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是否会复制到世界其他市场,或者中国是否会成为一个不同于世界主流汽车市场的孤岛?
当汽车大国、汽车强国和汽车岛国似乎在描述中国市场时,它们都能找到证据。
近年来,“汽车岛”等担忧在行业内时有发生。
所谓汽车岛,就是有人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塔斯马尼亚效应”搬到了中国的汽车市场。
今天的塔斯马尼亚岛是南半球一个与澳大利亚相隔200公里的岛屿,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人类大约在42000年前登陆塔斯马尼亚岛。大约1万年前,巴斯海峡的出现切断了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的联系,塔斯马尼亚岛从此与世隔绝。
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使这个岛上的文明逐渐退化。
当人类在18世纪重新发现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时,岛上的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已经丧失。他们不会织布,只会用最简单的石头和木棍做工具。
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发展文明用了数万年的时间,而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居民只用了1万年就将文明恢复到了原始状态。
这种文明的退化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效应。
今天,许多中外汽车品牌,包括一些咨询机构,在他们对中国汽车用户的画像中经常提到几个方面:
1.中国汽车用户对智能网联等数字技术的接受度更高(许多外国高管片面认为中国用户特别喜欢在汽车、冰箱和彩电中唱卡拉ok);
2.很少关注个人隐私;
3.不太关注车辆操控性能。
似乎有一个不同于世界的中国特色汽车消费群体。
这种担心和刻板印象是有偏见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孤岛。
我们必须坚信三点:
第一,世界上没有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汽车消费群体;
第二,智能汽车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的产物。中国消费者将推动包括车载冰箱、彩电和大沙发在内的智能汽车成为全球主要汽车消费者的共同选择。
第三,今天的中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创新的源头。
然而,市场上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偏见和担忧,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用汽车强国和汽车强国来定义中国汽车产业是存在缺陷的。
我们认为当今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汽车工业已进入成熟阶段。
我们打造了一个稳定、可持续、可迭代、向上发展的汽车产业和产业链。
成熟的特征是什么?大数据下的精准营销
买卖,生死,进退。
资本不断进来,资本不断出去,新品牌不断诞生,老品牌不断消失。
好纳思吸尘器如何使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市场诞生了三个新品牌:极石、智捷和小米。
与此同时,一批老品牌已经消失:威马、宝沃汽车等。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到2023年,90%的新汽车品牌已经消失,比如奇点汽车、众泰汽车、猎豹汽车、纳智捷、力帆汽车、华晨中国汽车和海南马自达,这些品牌可以说都已经消失了。
2023年,讴歌、铃木、菲亚特、欧宝、雷诺、吉普、三菱等外资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大众在小鹏的投资、斯塔兰斯对零跑的投资、中东资本对蔚来、高合和未来汽车的投资都可以被视为新的资本进入。
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充分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或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的一条政策主线是:
打开。
对外资有限开放,对民营资本有限开放,对所有资本全面开放。
40年前的1984年,由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投资的北京吉普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合资公司。
30年后的2014年,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国内相关部门开始开放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的资质申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就此打响。
2022年股比全面向外资放开,宝马和大众成为在华合资企业的控股股东。
这三个阶段诞生了三代性格和气质完全不同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和品牌。
事实上,2023年只是我们对外资全面开放的第二年,但市场的结果是什么?
反向合资和反向焦虑:合资品牌正在失去传统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溢价优势。过去一年,燃油车的降价幅度远高于新能源车(详见)。
为此,他们开始在中国投资和收购本土品牌和技术。
这种模式的变化显示了成熟市场的第二个特征:
创新的源泉
1.中国本土主流车企建立了独立完整的R&D中心,追求全栈式自研能力;
2.世界汽车巨头在中国设立与其当地规模相当的R&D中心,宝马、梅赛德斯-奔驰、Mainland China和博世等中国R&D中心向其全球总部输出技术成果;
3.中国市场建立了相对独立但完整的本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
这证明了不存在与世界消费者口味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市场。唯一的解释是中国市场领先于其他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无人区;
1、无人区的产品定义,
2、无人区智能驾驶,
这两个无人区实际上是一个无人区:技术的无人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霞去年发表了演讲。他说:
功能的堆砌和新技术的浅层应用已经告一段落。“低等水果”很快就会被采摘,采摘“高等水果”将更加困难。在电动智能化领域,中国不再是跟随者而是探路者,所以他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试错成本。
从产品定义来看,尤其是中国品牌推出的新车型已经开始引起老牌汽车强国的关注。在此期间,我们的汽车人正在经历一个从被讽刺、挖苦到模仿、致敬甚至开始尊重的过程。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产品定义的无人区:
1.中国汽车人将新车开发周期缩短至12-24个月;国际上通常是48-60个月,接近4-5年。中国缩短了50%以上的周期;
2.智能驾驶首次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要素。
根据思朋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购买小鹏G9 570 MAX版购买智能驾驶功能的用户比例超过50%;而且M7 MAX版本中70%的客户已经安装了华为的ADS高端智能驾驶套装。
百度智能驾驶集团(IDG)智能汽车业务部总经理苏谈表示:
“最新研究表明,在对购车决策至关重要的因素中,智能驾驶已显示出破冰迹象,占比大幅上升。这为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应用,在列车上实现量产,并有机会实现良好的用户口碑闭环和商业化闭环。”智能驾驶已成为核心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15-25万区间和25-30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中,核心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提升非常快,两年几乎翻了一番。”
艾瑞咨询的预测显示,预计2023年高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超过10%,2025年将达到25%。目前市场处于蓝海阶段。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42.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
3.智能汽车有四个新趋势:
底盘电线控制,
电子电气架构* *集成,
车辆全球操作系统的国际化
商业模式虚拟化
以上四个趋势的核心是新一代汽车已经开始全面实现软硬解耦。
在商业模式上,硬件已经成为软件生态的附属品,软件创造的效益将继续抵消汽车因价格战而遭受的损失。随着中国越来越多新一代智能汽车的软硬件解耦,价格战永无止境将成为中国市场的常态。
方正证券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88%的中国用户在购车时会考虑智能座舱配置,超过47%的用户愿意为智能座舱中的增值功能付费。
中国消费者正在推动建立一种新的智能汽车商业模式。
市场上有没有反映上述四种趋势的产品?
是的。
这就是不久前发布的蔚来ET9:一个软硬件完全解耦的硅基生命体,* *算力、智能大脑、全自动驾驶。
之所以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才能交付汽车,是因为实现上述愿景仍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技术研发。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访了许多人,问他们:“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智能汽车在产品定义方面领先于国外同行吗?”?”
很多做研发的人都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当然,产品定义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制造的领先,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时间来打磨。
这是从产品定义的角度。
03.
中国汽车在深度内卷化中完成产业升级。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智能驾驶的无人区:
1.事实上,中国已经全面开放L3,并且有条件自动驾驶已经合法上路;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放开大规模高速NOA和城市NOA的市场。连续两年的开城战争基本上是由汽车制造商主导的,没有一个城市出台限制性政策。
可以说,中国实际上已经跨过了L3的门槛,高速NOA和NOA市区实际上是有条件自动驾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L3。
去年颁布的L3和L4测试试点政策明显落后于中国许多试点城市的政策。这更像是一部批准法,承认各地试点项目的合法性。
此外,在技术层面,“无地图智能驾驶”和“BEV+变形金刚+OCC”的视觉感知路线将进一步加快L3的普及。
2.L4的商业化已在中国重点城市启动;
在武汉、广州、上海嘉定、北京亦庄、深圳等中国一线城市乃至核心地区,Robotaxi已接入我们的日常在线租车平台并开始商业收费运营。
在鄂尔多斯和其他地方,滴滴的CargoBot和马骁智行的Robotruck已经开始团队运营。
中国智能汽车驶入无人区。无人区有什么?
这里有中国第一代智能汽车的原住民,也有中国汽车打破内卷化的钥匙。
基于此,我们对未来有三个预期判断:
1.中国有望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完成汽车工业的全面电气化(非纯电气化)。
2.中国有望在世界其他国家之前推出广义的全球车用操作系统(彻底摆脱自PC和智能手机时代以来操作系统一直由人控制的局面。)
3.预计将在全国主要城市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
我们说了这么多,总结成一句话:
中国汽车在深度内卷化中完成产业升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痛苦和焦虑都与这个行业的变化有关:因为在任何市场中,产业升级总是伴随着一些企业的凯旋,而另一些企业则被海浪拍在沙滩上。
幸运的是,中国超大规模的汽车市场给了中国转换赛道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现阶段能为世界提供的最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开放统一的法治市场。
只要这个市场存在,全球化就会存在,自由和繁荣的世界就会永远存在。
因此,在对未来的各种悲观预期下,我们认为2024年是中国经济迎接新周期和乐观汽车的新十年。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对未来最积极、最乐观的预期。
2002年,我们鼓励汽车行业迎接智能汽车社会。2021年,我们曾警告,世界汽车版图将迎来裂变之年。去年,我们提出奢侈品牌即将消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时间和形势的很多判断是符合行业发展的。
对于2024年,乐观和悲观都是选择,我们坚定地选择乐观。
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的成人礼,也是中国推动智能汽车进入无人区的历史性一年。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智加往期年度演讲——
2021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Zhijia.com视频号】
关注汽车智能驾驶时代(http://autor.com.cn)
提供合作或新闻线索,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智驾演讲:2024——中国汽车的成人礼与智能汽车驶入无人区